2011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8 岁的小玲在一次火灾中受厂伤,之后常因做噩梦而哭醒,对母亲格外依恋,小玲的母
亲来社会工作站求助,但社会工作站中没有擅长儿童创伤辅导的工作者,对该社会工作站来
说,最恰当的做法是( )。
2、当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当服务对象认为已达到足够的改变而要求终止
服务关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可依据工作协议进入( )阶段。
3、张奶奶的儿子外出打工,儿媳与她常闹矛盾,前天又因管教孩子婆媳俩发生了冲突,儿
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张奶奶请社会工作者“管管儿媳”,为了有效帮助张奶奶一家,社
会工作者请张爷爷和张奶奶详细讲述事情原委,还请邻居介绍张奶奶家的情况,在本案例中,
社会工作者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是( )。
4、为了帮助大庆戒毒,社会工作者与大庆制定服务计划目标时,再次谈到了他目前的生活
处境和问题,如:没有工作,家庭关系紧张,缺乏亲戚朋友的帮助等,社会工作者这样做是
为了( )。
5、儿童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学会与人相处,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 )
需要。
6、社会工作者小赵在外展服务中发现一名被父母遗弃的 4 岁残疾儿童,小赵把他送到儿童
福利院。小赵提供的是( )服务。
7、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
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这项服务设计是依
据儿童的( )心理特点。
8、小羽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备受宠爱,是个十分调皮和任性的孩子。上小学时,小羽
才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比较生疏,学习表现不佳,时常被父亲呵斥,小羽为此变得非常
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作业也完成不了,老师也反映小羽在学校不爱说话,课间活
动时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母亲十分着急,求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和小羽初次
面谈后,想借助一些量表来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下列评估量表中,较为适用的是( )。
9、儿童教育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有时会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
落后于其他人。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表现,即使他们未能在某些
方面达到一般水平,也不要责罚他们。依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在为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
应采用( )的工作取向。
10、小玲,12 岁,父亲性格粗暴,母亲对她期望值较高,只要小玲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便
会不由分说地责骂。小玲变得越来越沉默,胆小怕事,她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也想考
好,可不知该怎么做。”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采取的做法是( )。
11、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进行个案辅导时,发现小军身上有多处淤青,并且
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做的是( )。
12、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
表现出的显著特征是增加与( )的交流。
13、青少年社会,社会作者小秦最近组织一次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活动,该活动的目标是发
现青少年中潜在的高危人群,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及自身的潜能,增强应对
困境的能力,该活动起到的预防性作用是( )。
14、社区青少年小强喜欢网络游戏,最
201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真题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