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识人用人之我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识人是基础善任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浅谈选人用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提高知人善任能力,建立健全选任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人用人,识人是基础,善任是关键,制度是保证。
一、识人是基础
得人之道,贵在识人。只有识人,才能量才使用,做到知人善任。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凡人心险于山川,难有于知天”,意谓要了解一个人比知天还难。“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可以因气候的变化和早晚的不同加以识别。而人的能力、品行、外貌、性格等千差万别,千人千面,识别起来,相当困难。依照“冰山理论”,外界意识到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中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识人难,往往导致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历史上不乏其例。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马谡失街亭:三国时诸葛亮首次北伐,派马谡驻守街亭,并嘱托其当道扎寨以拒魏军。结果马谡不遵诸葛亮嘱托,不听王平劝阻,乃上山扎寨,随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退守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识人,需讲究策略。古人早就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战国时李悝的“识人五法”,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一是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二是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三是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四是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五是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三国时的诸葛亮将知人之道概括为“七观”: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目的在于通过其对是非的判断来了解其志向; 二是穷之以辞辩观其变。目的在于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来了解他的应变能力;
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征求其谋略意见来了解其知识水平;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通过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情况来了解其胆识;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其酒醉后的表现来观察了解他的本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给其以得到财物的机会来观察是否廉洁;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嘱咐其办事来证明他是否守信用。)
新形势下,组工干部如何做好识人工作,将干部考实考准,我认为,一方面要掌握科学合理的识人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识人能力和素质。
方法方面:
一要用群众观点来识人。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老百姓与干部直接接触最多,感受最深。一个干部能力怎样、表现如何、是否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准确识人,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广泛接触群众,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盼。
二要用全面眼光来识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识人如看山,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要准确地对一个人做出判断,就应纵横比较,远近观察,学会换位思考、全方位看人识人,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
“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错了。)
三要用发展观点来识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有个时间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绝不能因一时一事表现好,就认为是一贯表现好;绝不能因为现实表现好,就断定今后表现好,绝不能因一项工作好,

识人用人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