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拒贿趣谈
妙语拒贿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物才能佩带!”
子罕回答:“美玉是你的宝贝,‘不贪’是我的‘宝贝’。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
来人见子罕言衷意诚,只好红着脸走了。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言。
棍棒拒贿
五代时的顾协曾任梁武帝的诏书起草人,既参与人事,又参与赏罚,想巴结者自然不少。顾协有一个门生在府中当听差,无非是当今通讯员一类的差使。一天,他悄悄进入顾家,捧上一堆金元宝,以谢先师提携之恩。
不料顾协怒从中来,厉声喝道:“来人呀,把这个行贿的家伙拉出去打二十大板!”门生被打得皮开肉绽,还被赶出了大门,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顾协送礼了。
寓言拒贿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在都城东京(今开封)做官。一日,其乡友带上厚礼想求他帮忙谋个一官半职,并说:“如您不便,劳令弟(苏辙)之驾也行。”乡情不便明伤,苏轼便先给来客讲了一则寓言。大意是:某人穷极盗墓,数掘无获,便想去掘伯夷、叔齐之墓。只听伯夷在墓里说:“我是在首阳山上饿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别无一物,又岂能如你所愿?”盗墓人丧气地说:“那我就挖开叔齐之墓,碰碰运气吧!”伯夷又说:“连我也不过如此,我弟弟(叔齐)就更帮不上忙了!”
苏轼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兄弟都无法帮忙啊!乡友悟知求官无望,只好知趣地带上礼物走了。
沉物拒贿
北宋著名的“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当地盛产一种极为珍贵的特产――端砚,被列为朝廷贡品。许多官吏额外加征,或中饱私囊,或贿赂权贵。包拯不但一尘不染,还严格按贡额征收,余者由百姓自由买卖,砚工深为感激。
包拯任职期满要离开端州,有一百姓精制一砚,悄悄塞到包拯船上。船到采砚石的羚羊峡时,包公让书童看行李中有无端州百姓财物,书童如实禀报。包公一面向端州百姓鞠躬致谢
,一面果断地将砚石掷入江中。
后人为了表彰包公清廉,特意在其掷砚处修了一座纪念亭,名叫“掷砚亭”。
赋诗拒贿
明代有个名叫吴纳的监察御史,曾受命到贵州考察“三司”吏治。返京城时,已走到四川境内,后面急匆匆追来一位骑者,说是奉命向巡按大人献上黄金百两。
吴纳一边戏说“姓吴名纳”就是“无纳”之意,一边取笔墨在礼盒上题诗一首,以示拒受。诗云:“萧萧行李东西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言下之意,即使你勉强塞
古人拒贿趣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