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备考心得
作为12级的学生,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第一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马原课”)的闭卷统考。将近三百页密密麻麻且词汇重复率较高的课本,3分的学分和漫长的学时再加上闭卷统考的考试形式,使得我们的马原学习与备考万分艰辛和苦涩。虽然闭卷对于大家都是噩耗,但统考对于我们文科生而言是福音,对于理科生来说则更是酷刑。高中三年的政治课学习与哲学知识基础使得身为文科生的我们在马原课备考方面相对有经验,这里就跟大家一同分享一下马原备考的一些心得。
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马原课程的学习和备考。这里我想强调五点:
一、选定学习材料
马原课本比较厚且内容枯燥,大部分同学都很难读下去课本,即便读了也总觉得云里雾里,因而产生马原难学的印象。事实上,马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学,很多人都是被课本吓到了。我个人认为,如果同学实在对马原课本难以培养出感情的话,不妨去网上找一些自己看得顺眼的复习材料或者所谓的“重点”,但千万不要迷信那些“重点”,觉得考前背背重点就行。事实上,马原的重点就是那些,每个版本都大差不差,但数量可观,仅靠考前突击,结果很容易“悲剧”。再有就是网上可供学习的资料太多,很多同学觉得无从选择,我的建议是选择你看得顺眼的,选了哪个就不要轻易改变。没有十全十美的资料,也不需要复习得面面俱到,认真用好你手中的资料就足够了。
二、紧跟老师课堂
乍一看这一点像废话,但事实上,除了学神,很少有同学能够百分之百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马原的课堂,相信学霸也很难招架。但其实这一点的确是马原备考的关键。如果说让每个人都百分之百的利用好课堂时间,未免有些过于理想化。我认为只要抓住老师课堂的重点,可以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老师课堂重点呢?不尽然是PPT。课堂上要听两点:1 哲学理论马原课本上主要是哲学理论,这些理论是成体系的,老师一般都很有脉络的进行讲解,一般一节课上可能就涉及一部分,其余的时间大都用来引申拓展。每节课记住本节课的哲学理论就好。2 实际运用老师一般都会举一些例子来丰富课堂,大家只要对每个理论如何运用大概了解即可。
三、脉络最重要
相信每一个学习马原的同学都听老师讲过类似的话,说马原脉络清晰,便于理解记忆。这点的确没错。将马原课本由繁化简,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脉络如下:
内容表述——谁明确提出
几方面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性
同一性
含义——功能——意义
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彻底的可知论
不彻底的可知论
唯物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观
定义方式——根本特性——存在形态
意识观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语言外壳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能动作用的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者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原理
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过程论
两大特征
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大规律
普遍性
特殊性
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
矛盾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备考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