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古村的生命力
去泸西,城子古村必要去。
一个小坝子,一围群山环绕。坝子不大,却有水缘。一条大河淌过,弯成弓形,正好与城子古村来一个紧紧的拥抱。山不大,却有灵性。那些山,有着国画的轮廓,起伏有致,韵味十足,是典型的滇南地区个性独特的山,不以个体山雄奇显胜,却以连绵起伏、凹凸有致构成别样风景。城子古村落,就贴在这样的山坡上,享尽了背靠山峦、河流怀抱的极佳风水。
城子的特点,是那些民居。全是土掌房,从山脚沿山坡趁势而上,前一户人家的楼顶,即是后一户人家的场院,就这样一级级相连,一户户相通,从山脚第一户人家进去,穿过四合院,七弯八拐,上几道青石板铺就的石梯或者松木板搭就的木梯,就可以像孙悟空神出鬼没般上到另一户人家。如果兴致大好,甚至可以穿越到山顶上的第17户人家。如此神奇的建房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总是让人想起《地道战》里那些横七竖八的地洞。你还别说,这城子村的民居建筑,还正是有着攻防战事的考虑。可见,城子,这里的历史决不像现在的云淡风轻,只会滋长情调与浪漫。
城子村的历史是悠久的。据《广西府志》记载:城子古村,属彝族先民白勺部的聚居地,随着历史的演进,大批汉族居民逐渐迁入。明朝成化年?g,土司昂贵在此建造土司衙门,改城子古城旧名“白勺”为“永安府”,一时间,这块风水宝地得以脱胎换骨,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土掌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大片,规模宏大,形成府城,一跃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盛繁至极。
位于城子村的制高点,后人在昂贵土司府遗址建了高大气派的灵威寺。参天古木,一级级向上延伸的石台阶,高深的院墙,精致的门楼,无不尽显这个四合院的气势恢宏,彰显着这座看似平凡的小山头的不凡之处,昭示着城子曾经的古老与辉煌。
走在城子古村,一条条古街巷通向村庄的深处和高处,或横或竖,或直或弯,无不透露出这个古村落的神秘。地上是清一色的石板铺就,经过村民和游人经年累月的踩踏,都磨出了时光的影子。
抬头看那房顶,总是给人以神奇的感觉,无非就是碗口粗的当地栗树作梁,疏密有致地搭在土墙上,铺上横梁、劈柴、木棍和松针,再铺上当地和好的黏泥蜂窝土,摊平后人工用棒槌反复捶实,土掌房的顶,就这样筑成了。奇就奇在这种看似粗糙的建筑,实则极为牢固和实用,那楼顶你走上去就像走在砖混结构的楼房顶上,稳当,踏实。看是泥土压实,本以为会在雨水季节漏雨,或者成稀泥状,其实不然。当地一位大爷告诉我们,因为是用当地的黏土反复击打压实,多层堆叠,很是细密,即使偶有木头腐坏,另换上一根,毫不碍事,哪里真的漏雨,再压一层泥上去,一切安好。城子村的土掌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除承袭了当地土掌房传统的四方墙体土木夯顶,层层相连户户相通的特点外,像“李将军第”这种汉式门头、坡顶、门头下方斗拱等建筑构件齐全、完整的民居,大量吸收了滇中地区汉族人传统四合院落的建筑风格,深得汉式建筑之精髓。今天,当你走到城子古村落,还能看到高大森严、气派雄伟的四合院,合理的布局,高雅的格调,高大的门楼,还有那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那精美木雕,无不体现出城子先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兼收包容的开放胸襟。
我们去的当天,正值深冬,但阳光明媚,一户人家正请了村里的壮年男女帮助盖房,五六个男女在房顶上忙得满头大汗,有的挑土,有的洒水,有的洒松针,有的用棒槌夯土,那棒槌七上八下,打击得啪啪直响
城子古村的生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