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为了谁
目录
第一章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第一节谁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节丢脸和丢命,谁的损失大?
第三节你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第四节学会安全,活着就好
第五节企业安全好,我的收入高
第六节谁是安全的主体
第二章大家共坐一条船,齐心才能抗风险
第一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第二节一人违章,大家遭殃
第三节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
第四节安全连着你我他,防范事故靠大家
第五节操作之时顾左右,相互提醒够朋友
第六节假如你是事故受害者
目录
第三章风险危害时时想,胜过领导天天讲
第一节我们身处风险包围的世界
第二节意识不到危险,才是最大危险
第三节麻痹大意,事故亲戚
第四节只要上岗,集中思想;工作再忙,安全勿忘
第五节岗位危害我识别,我的安全我负责
第六节工作安全分析
第四章魔鬼就在细节里
第一节放过隐患,必有后患
第二节只要有可能,就让它变成不可能
第三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第四节安全基础不牢,企业地动山摇
第五节安全需要全天候
目录
第五章违章究竟害了谁
第一节黄泉路上无老少,违反规章先报到
第二节规章制度用血写成,不要用血来验证
第三节规程就在一招一式
第四节习惯性违章,不能习惯性不管
第五节服从管理,写进法律
第六节标准化安全作业管理
第六章造就本质安全人
第一节意识养成,我要安全
第二节技能培训我会安全
第三节配置资源我能安全
第四节制度规范我须安全
第五节流程约束我才安全
第六节用环境培养员工安全素质
前言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事事讲、时时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国策,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各行各业管理的重要原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平安幸福的保障。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是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是人权的重要内涵,是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几年来,我走过上千家企业,曾经和很多企业领导、安全管理同行一起讨论安全问题。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我翻看各类安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时,却发现企业界对执行安全制度强调的很多,而对如何提升安全意识本身涉及的很少。
其原因,企业各级管理者普遍把安全意识当作软指标,嘴上说的多,实际做的少。
企业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再回过头来看看企业界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90%和10%的倒挂说明什么?说明——员工安全意识差,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安全意识不强,必将酿成安全事故。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首先弱在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安全第一”是世界通行的公理,“安全第一”应该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但却弱在“预防为主”的意识没有落实。“安全第一”意识的体现,就是“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大难临头再去考虑“安全第一”。其次弱在主体安全意识淡薄。人们之所以做不到“安全第一”,之所以没有“预防为主”,根子在于主动性不够,在于不知道“安全究竟是为了谁”。如果人人都把安全当作是别人的事,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没有了主动性,员工安全意识的普遍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安全工作依赖于物质和意识两个方面,物质的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的主要是安全意识。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如何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什么是安全知识?就是人们面对风险时,知道该怎么做,包括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等等。国务院应急专家组调查,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7%的人根本不了解。我国国民的消防安全素质的抽样调查显示,将近50%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52%的人不认识安全消防标志。有些人就是不知道,旋转的部件不能碰,高压容器会爆炸,这就是安全知识不具备。
每个员工都要明白,只要是合法经营的企业,都是在政府监管之下,具备基本安全设施的。所以,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知识储备上,用安全知识武装头脑,平时知道如何操作,出现紧急情况会采取紧急措施,这要比设备的安全性能更重要。
法则二: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
我有一位朋友准备买车,也许是他长期从事数理分析的缘故,在发生日系汽车大批召回以后,他搜集了一大欧美和日本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指标的数据,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些数据对你完全没有意义。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难道人命关天的安全不重要?!
我告诉他,
安全为了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