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战略制定的程序和方法(一)
案例讨论
王牌企业的新王牌
头几年,一只活跃在绿茵场上连获冠军的足球劲旅,队员胸前绣着“东药”两个大字,对提高企业知名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人们真正认识到东北制药总厂的实力,还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在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显著疗效中,在广大患者病愈康复的切身体验里。东药,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大药厂,在同行业中获得的金牌数最多,14个主要产品均按国际最新药典标准组织生产,深得海内外用户信任。东药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产品销往55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英国、日本、香港设立了常设机构,在毛里求斯的投资项目已获效益。1993年,全厂实现产值7亿元,,利润5000万元,出口创汇近4000万美元,约占全市的1/,称得上王牌企业。
对于东药来说,抻悠着干,不紧不慢地走,也能足吃足喝。然而,这座王牌企业的动一向如何呢?在产区南侧的一片繁忙的施工现场,高大的新厂房的主体框架已矗立在蓝天之下。每个容积为320立米足有5层楼高的发酵大罐,象巨人一样列队排开,10台大罐等于未来的10座银行。其它设施也在加紧兴建中。。该工程能进展到现在的程度,历经戏剧性的曲折起落,工地上的一砖一石能够运进来,码上去,都凝聚着职工们的真情和汗水,展示出经营者的胆识和气魄。
维生素C为人体所必须又不能自行合成,具有抗感染,抗病毒,软化血管等功能,在医疗和保健方面广泛应用。美国人把维C当必备的营养品,每人每天吃4克,随时随地从副食商店买。伴随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世界各地对维C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早在1958年,东药首创性技术突破,成为国内第一个能生产维C的厂家。70年代东药与中科院医药研究所联合研制成“两步发酵”新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瑞士的一家大公司以500万美元买去这项技术的垄断权,除发明厂家外其它国家不得按此技术生产制造维C。近几年,东药的生产技术人员又向深层探秘,掌握了维C生产中从发酵到成品的6项技术诀窍,均属尖端,足以保证产品质量超群而成本低廉,拿这样的国室打进国际市场,大面积覆盖,谁能不跃跃欲试呢?
然而,生产维C并非象崩苞米花那样简单,形成宏大的规模效应所需的条件更高。东药已故的总工程师、全国公认的医药权威马承志,1979年就提出上万吨维C的大项目, 并得到国家医药总局的重视,但由于生产维C的起始原料玉米,当时还是辽宁填不饱肚皮的主食,哪能不蒸窝头而搞维生素呢?马权威的想法很好,但规模被压到5000吨,再压到1000吨,又压到几百吨,而且拖后七八年才落实。东药从80年代未每年以200吨左右的维C销往国际市场,那种供不应求抢快货的态势,提示东药几届领导者:万吨维C的大项目非上不可!1992年9月18日,已故沈阳市武迪生市长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东药开现场会。上万吨维C项目,技术,现成的;场地,动迁扒旧房也不难;关键在于巨额资金。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认为这个项目前景好,一致表示要给予支持,并落实了资金额。武迪生当场拍板:上!
1993年4月15日,在拆迁过的一片空地上,举行破土动工仪式。放完鞭炮敲起锣鼓,动工后的每个环节都要动钱,而答应贷款出资的部门在多处告急,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又无力兑现。怎么办?能让刚进驻的工程队卷铺卷吗?史洪元厂长
第五讲 战略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