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以《我们去游玩》为例述说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审议
【摘要】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主题开展的,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主题目标的解读,主题脉络的梳理,主题内容的解析,以便于老师能更深入有效的开展主题活动,使孩子通过主题活动获得交往、沟通、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而主题审议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帮助教师借助同伴和集体的力量,一起集中来梳理整个主题的走向和推进,本文就以《我们去游玩》为例,说说主题审议活动如何进行,主题审议活动的优势。
【关键词】主题审议解读
审议从字面上解释是审查评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现象的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做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押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而幼儿园的主题审议主要是针对主题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加以展开的,主要是教师对将要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和评价,从主题目标解读、主题价值取舍、主题内容甄选、主题脉络梳理等进行深入的解剖和讨论。
一、幼儿园主题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
日前幼儿园的活动都是以主题方式展开的,从大主题到小主题,再到每个小的活动,可谓是层层相接,环环紧扣,每个班的两位老师分工合作,承担了主题中的价值取向、目标解读、活动设计、活动开展及主题环境创设和家长交流等工作。然而,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主题目标解读和主题价值上的取舍,往往使得主题在展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形似神不似的情况,尽管感觉上是在进行主题教育,可实质上对主题活动内涵的理解却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情况,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分工合作”,实则任务摊派。每班的两位教师在分配主题内容的过程中,看上去是合理分配,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主题中的每一个小活动,似乎对于主题的把握还挺在理的,但是教师很少考虑活动之间的转承启合,过多关注主题中的个别活动,缺少与同伴之间的对话讨论;过少关注主题背景,过少关注主题内涵价值,过少关注班级孩子的原有经验。两位老师之间更多的是任务认领,不足的是“任务”间的自然交融,将主题教学演绎成“穿着主题外衣的分科教学”。
“弹性取舍”,实则简化压缩。教师会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便利,比如因教具准备比较麻烦,活动开展场地要求比较高等而舍弃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教师会比较少的考虑和关注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发展有特别意义的活动可能会在老师的浅层次考虑下而被简化和压缩。
“钻研教法”,实则不究价值。教师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容易过多关注自己的教学技术,却忽略自己的课程观和儿童观。我们缺乏从教育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去研读审视我们的课程方案,缺乏对主题活动的正确解读、准确定位和明确价值判断。我们缺乏从儿童的立场去思考儿童需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而这些正是活动的本源性问题。缺乏追问教师自身的内心:这是儿童真实的发展需要吗?是儿童在面对未来生活所必要的核心经验吗?而这些正是活动的价值取向所在。
二、主题审议进行时
针对这样的一种主题活动现状,突显出了主题审议的重要性,我们试从三个维度对主题进行审议,优化和调整主题内容,下面我以主题《我们去游玩》为例阐述。
一)普适性审议
我们认为普适性审议中包含的要点,是每个主题审议都要进行的最为基本的程序,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2015精品范文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