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彭贤智
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
怎样的学习才能有收效?
,应把自己视为一个研究者。
,参与到学习中,把自己视为探索者。
,回到教学中仍能持续地进行研究,把自己视为实践者。
,成为某一个问题的教育专家。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实践
:在沙漠里慢慢行走,任重而道远,无怨无悔。
:有王者风度,很大度,坚强;狂风暴雨,风沙大起做狮子吼。
: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
一个真正内心有点狂劲的教师,勇猛奋进;做人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那你会在痛苦中存在;作为教师走进课堂就痛苦是做不好老师的,把做教师作为一生的乐趣,才能做好教师;教师教学眼中教材和心中教材和课堂中展现出的知识内容是有区别的,其中,渗透着教师对教材的创造,而不是自然的摄取;教师的教学是自主的活动,而不能依从一个范本,或依从一个名人;教师的教学要能给学生和听课者以启迪,能开启人的视觉的审美,不是照本宣科,听了有疲劳感。教师的教学要体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范,有神圣的自尊。
尼采哲学里有一本《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人的三种状态:
查拉斯图拉对五色牛村的人说:
学校的内涵建设要以教育科研为内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的水平,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是教师从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科学、高效的教学的最好途径。
先进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法、教师成长都要以教育科研为支撑,才能缩短发展的进程。
学校内涵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长久生命力
一个确立: “科研兴教”思想观念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走进新课程”,“科研先导”是一大“战略”。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生命质量; 学生有效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工作是教师生存之本,
教育科研是教师素质提升之径。
对教育科研的思考
二个转变:由不愿做教育科研到自觉进行教育科研;由不会做教育科研到学会做教育科研。
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科学研究意识和自觉性。
目前,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被迫或自愿地守着旧的教育模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地工作以换取升学率。
教育科研“无用论”
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
教育科研“畏难论”
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教育科研高深莫测、很难做。
教育科研“负担论”
认为教育科研存在“三费一无”的问题,即“费时、费力、费钱”,教师的工作负担已经非常重,再做教育科研是增加教师的负担。
三种精神:猎狗、疯狗、赖皮狗的精神
1. 猎狗精神--思想敏锐,审时度势,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适度超前。
2. 疯狗精神--不怕苦和累,甚至不怕死,对事业和自己的奋斗目标一往无前地追求。
--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执著地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崇尚的格言是“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曾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
从人的一生时间分配来看,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生命时间的 50% ,闲暇时间占 33% ,工作时间占 10% ,正规学习时间占 7% 。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仅仅占整个人生时间的 17% 。
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 2 倍。仅每年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 114 天之多。社会发展到现在,闲暇时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仅次于生活必需时间的第二大时间段。
闲暇时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笔不利用就会流失的巨大财富。
马克思说: “时间就是能力发展的地盘。”
爱因斯坦说: " 人之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资料
学校要处在三种状态:
领导处在谋事状态;
教师处在研究状态;
学生处在思考状态。
领导教师学生
谋事研究思考
学校发展专业发展知识能力增长
三种知识:专业文化知识;文献资料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
三种能力: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搜集与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
活动
知识
能力
教师要具备的三种知识和能力
16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