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环境、组合能力与团队知识整合关系研究
[摘要]基于知识视角,团队知识整合过程可视为团队知识运作过程,可划分为贡献知识和组合知识两个阶段,以推动知识整合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团队知识整合的关键因素分为团队环境和组合能力两个方面,并认为它们分别对贡献知识和组合知识起关键作用。指出只有团队环境和组合能力搭配良好的团队知识整合才能获得成功,针对知识整合过程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管理策略应是不同的。
[关键词]知识整合贡献知识组合知识团队环境组合能力
[分类号]1727
1 引言
知识被认为是企业与经济的关键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源泉。但是,Boer等指出,是知识整合而非知识本身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有研究认为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优势来自于企业内部知识的整合,企业内部知识整合也因此在最近的研究中受到相当的重视。由于个体知识只有被整合、放大到集体层面才是有价值的组织资产,因此,作为一个分布式的知识系统,企业面临着如何利用广泛分布的知识的问题。剧烈变化的环境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效率、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流行的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正是对这种外部环境变化和知识整合内在要求的反映,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团队来适应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
自Henderson和Clark提出知识整合概念以来,研究者们对知识整合研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及实证分析。但是,所有知识整合研究中(包括把知识整合定义为知识的交换与组合的学者),在测量知识整合时都把它看作单一阶段过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对知识整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分析,知识整合理论研究在Henderson&ClarkTM与Nahapiet&Ghoshalt之后也没有太大的进展。本文根据Campion等认为的“团队运行过程因素与团队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这一研究成果,从团队内部知识运作过程的视角来探讨团队运行过程,以期推动知识整合的过程研究。
2 知识整合主要理论研究和实证测量及其存在的问题
Henderson和Clark在《结构创新:既有产品技术重构与公司失败》一文中首次提出知识整合概念,其研究对后来的知识整合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整合概念限于产品开发的范畴,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此,本文对知识整合的主要概念及其实证研究做一简要归纳分类,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划分出知识整合过程的两个阶段。
尽管认识到知识整合对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但知识整合在理论上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概念。纵观知识整合概念的发展,在不同的研究情境下,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核心定义不外乎两个方面:①强调组分知识向结构知识转化,如Hen-derson&Clark,Boer等……②强调知识的组合,如Na-hapiet&GhoshalTM。这两类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前者,尽管Boer等已经不再将知识整合的概念局限于产品开发领域,而是强调企业知识结构层次(他们把位于企业知识结构底层的称为组分知识,顶层的称为结构知识),但与Henderson和Clark一样,都认为知识整合过程是组分知识向结构知识转化的过程。很显然,由于放松了整合的条件,强调知识组合的定义大大地扩展了知识整合概念的内涵与应用范围。所有的知识整合定义都是基于以下认识:当前过程所需的全部知识并不存在,组织知识从来都不是以集中或整合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这两类知识整合定义的核心本质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对离散知识进行组合。这也正是大多数实证研究采用知识交换与组合来测量知识整合的原因。知识的隐含性及嵌入性特征决定了对其进行整合时,首先要将其从嵌入的载体或情境中“转移”出来,而离散性特征则要求对其进行组合。所以,知识整合过程在逻辑上应包括两个阶段:①将嵌入在载体或情境中的知识“转移”出来而贡献知识;②将贡献的知识组合起来。之前的研究都没有明确区分知识整合的这两个基本阶段
(笔者认为,交换知识和贡献知识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贡献知识更强调乐于奉献知识,包括双向的交换知识过程与单向的传授、奉献知识过程),对知识整合过程的研究很不够。笔者认为,这是目前多数知识整合概念的不足之处,并导致知识整合理论研究在近十多年没有明显的进步,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知识整合的实证研究上。
在知识整合的实证研究方面,对知识整合的测量方法主要有:①测量知识的交换与组合,如Nahapiet
&Ghoshal;②测量知识整合能力,通常用系统化能力、社会化能力、协作化能力来衡量,如Boer等。也有部分学者测量知识整合过程,通常从知识整合过程的效率、范围、柔性三个方面来衡量,但采用这种测量的较少。在这些实证研究中,尽管第一种测量的是知识交换与组合,但在分析知识整合影响因素时,均没有把
团队环境、组合能力与团队知识整合关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