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说课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汤晓华
说课内容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
四、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一) 课程属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自动化类专业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84(其中4学时为考试与机动)
:项目教学、工学结合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6. 课程基本结构:
以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分析、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按照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十一个知识模块。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7.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控制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核心课程。它的前导课程为电工、电子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PLC的程序,分析PL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写控制程序,并能够调试、排故。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二)专业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常用PLC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功能、适用领域等。
(2) 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硬件连接、软件编程、调试排故等。
(3) 使学生掌握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包括PLC应用项目的规划、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二)专业培养目标:
2. 能力目标
(1) 通过PLC课程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未来实际工业控制环境的工作要求。
(2) 具备基本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调试能力,并逐渐培养创新意识。
(3) 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需要的知识支撑。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二)专业培养目标:
3. 素质目标
(1) 培养现代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团结、协作、共赢的精神,为未来工作打好思想基础。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一、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学习载体,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学生重点掌握:
1. PLC工作原理,梯形图编程方法;
2. 外围接口元件及设备与PLC的连接;
3. 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利用PLC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测量与控制;
4. 可编程控制系统的维护诊断与排故。
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
sk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