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涂鸦期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绘画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引发孩子想要“画”的动机,引发孩子学习“画”的热情,让他们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找到自我,实现富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绘画特色教育充满着活力和生机。文章以此为基础,对涂鸦期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涂鸦期;幼儿;绘画;策略
绘画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涂鸦绘画活动,可以开发幼儿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效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实现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涂鸦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完全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只是满足于绘画过程中涂鸦所带来的愉悦。面对涂鸦期的幼儿,教师可着重从四个策略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绘画引导。
一、创设创作情景,萌发绘画灵感
儿童绘画是儿童自身生活与主体活动的表现,是人类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涂鸦期幼儿绘画活动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受眼前情景的刺激才产生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环境创设上力求鲜艳美观,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投放一些幼儿可以感知的东西,鼓励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教师让幼儿感受妈妈的头发,让幼儿观看录像且观察烫头发前的妈妈和烫头发后的妈妈。幼儿看到直发的妈妈经过理发师的处理立即变成卷头发的妈妈,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有了极大的兴趣。
二、尊重幼儿个性,择取绘画内容
五彩缤纷的世界为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认识色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幼儿的爱好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让孩子走进生活,接触大自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所创设的情景均是涂鸦期幼儿熟悉的和生活化的内容,让幼儿感到亲切和新奇。幼儿园各个空间通过精心装饰,引起儿童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感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比如,在一楼走廊利用一些中外名家名作、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和园内幼儿优秀作品创设艺术长廊,通过欣赏引导幼儿产生美的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在二楼走廊悬挂中大班幼儿创意伞画的内容;在三楼走廊悬挂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幼儿作品供幼儿欣赏。
幼儿的天性喜欢轻松、活泼、生动,教师在上?n时,必须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机械的练习会使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那些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如龙眼、荔枝、西瓜、白菜、茄子、冬瓜等是孩子们爱吃的东西,孩子们要真的很想画,教师就要有意引导他们作画。因为幼儿的绘画基本上要经过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并且以线条为主,所以教师引导幼儿的绘画应选择以线条为主,画一些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例如,宝宝的手帕、小熊家的电话线、春天的柳树、好吃的面条等形象生动的物体。教师选择绘画的图形要先是半封口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涂鸦期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