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设计 ——大学校园法律教育成果调查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序言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制观念。
调查目的
法谚云:“由社会斯有法律,有法律斯有社会”,可见法律之于社会的重要性。“”法制宣传日,各地各部门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法制宣传,包括大学校园。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建设国家的神圣使命,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个领域工作,奉公执法都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着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基本要素。而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专职的法律部门,都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加以关注的。当代大学将法制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其实施结果究竟如何呢?
调查意义:高校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和现象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像色情、暴力、荒谬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文化糟粕。这些道德观和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践存在着重专业知识教育、轻德育和素质教育的缺陷,一些思想受不良道德和文化侵蚀的大学生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存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甚至颠倒是非的倾向。
因此,必须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重要的日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
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再次,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核心概念鉴定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
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可以表述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五、人员安排
本次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共分三个小组。
第一小组(10人)调查问卷负责组,主要负责调查问卷的抽样收发。
第二小组(3人)实施访谈部分,负责与教师、前辈研究员的沟通。
第三小组(2人)负责后勤工作。
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内容的构架及后期的分析研究。
六、经费预算
交通费:50元
材料费、打印费:100元
其他费用:50元
总计:200元
结语
分析大学生校园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成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法律理念教育的偏重点提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PPT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