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古典文学纳兰容若词的创作当中,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在背后折射出的是他短暂一生的生活缩影。其著作颇为丰富,包括《通志堂集》等,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词。纵观其一生,个人情感对其词风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分析的时候需要结合其生活变化、情感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一、爱情上的重创对其词风的影响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世家,其父是康熙年间的重臣明珠,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纳兰性德,对于爱情可以说是忠贞不渝,作为一个重情的男人,情感生活在其年轻的时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早在其二十岁的时候,就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这位夫人“生而婉奕,性本端庄”,二人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但是,结婚仅三年,其妻就因产后受寒而亡,这对于他的爱情可以说是一种重创。在其妻身亡之前,他的词当中充满了年少多情之色,但是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优深”,在很多词当中都对其妻充满了怀念和悲伤之情。尽管此后因为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他又娶了妻室,但是始终对卢氏难以忘怀。比如说在《金缕曲》当中:“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词中的情深意切、悲痛之情可以说是溢于言表。从原来的清新婉约的特点,一下子转变为哀感顽艳。在《沁园春》词前的“自序”中他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一声声的倾诉,充满了对逝去的卢氏的怀念。从这首词当中可以发现,尽管卢氏已经去世好几年,但是仍然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悼亡是一种追念,但是回忆却是刻骨铭心,即便是又娶了妻室,也没有从这段感情当中走出来。可见,卢氏去世以后纳兰性德性情大变,这也直接影响到他的词的创作。这种痴情,成为他的词当中的重要内容,也融入到了其创作的生命当中,成为其词的重要情感构成。二、友情上脱俗性情让其创作充满了愤世嫉俗在友情上他与日益靡靡的八旗子弟很少交往,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其交往的朋友都是“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人都是充满了真性情的江南文人,包括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等,之所以与这些人交往,就是因为纳兰性德敬重这些人的才华与品格,以至于当时的很多名士才子都是他的朋友,经常与其吟诗作对、把酒言欢。这种友情的观念,对其词的创作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其《采桑子》当中,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交友观念和态度,”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这首词虽然是写给沈宛的,但是客观上却说明而来其在交友上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真正的知己,同时也是对这样的朋友难找的一种感慨,对知己、朋友离去的一种怀念,“结遍兰襟”也说明了他的朋友之多。而在《金缕曲 赠梁汾》说:“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这首词当中,充分体现出其对朋友的珍视,也同侧面说明了官场上的不得已让他对门第观念有了彻底的改变,正是这种真性情的表达,才让他的词充满了真性情,爱情和友情构成了他的词的精神支柱。三
浅谈纳兰容若个人情感对词风变化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