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结果管理学习总结
战略管理
渊源 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萌芽 1938年巴纳德《经理人的职能》形成和定义企业的目标;提供一个沟通系统;推动和改进基本工作
奠基 1962年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战略决定结构,结构紧随战略。战略管理定义:企业长期基本目标的决定,以及为贯彻这些目标所必须采纳的行动方针和资源配置
1965年安索夫《企业战略论》管理者负责计划;实施计划人员对管理者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战略计划;战略构造是有控制,有意识的全过程
1971年安德鲁斯《经营战略论》战略形成是对市场机遇,企业能力和资源,经理人个人价值和抱负,企业对股东以外社会群体的责任四个节本要素的协调和识别;战略执行是利用企业资源,借助适当的组织机构、激励和控制机制以及领导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管理者必须督导控制战略实施
探索 1980年波特《竞争战略》产业吸引力,决定产业获利能力的五力模型:进入壁垒,替代威胁,买方力量,供方力量,现有竞争;企业在行业竞争地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基于细分市场的目标集聚战略
1985年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创新来源:意外,不协调,程序,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新知识;企业家策略;结构,用人;企业家社会
1991年巴内《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可持续发展源自企业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不完全替代性四个条件。
2003年HOOPES,MILLER等人提出竞争异质性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除了企业资源,还有外部因素。竞争优势模型V-P-C。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能力大小取决于V-P,P-C值。
海外部战略:持续关注传统市场,传统客户,突破新兴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最终实现持续稳定规模定单生产销售。
目标管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制定原则: 1、难易适中的原则 2、时间紧凑的原则 3、大小统一的原则 4、方向一致的原则
管理者必须随时
战略目标结果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