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注重师德修养.doc以身作则,注重师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天职,决定了教师不但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因此,教师应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注重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一、坚定理想信念,炼就奉献精神
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很难设想,一个心胸狭窄道德低下的教师会教出高风亮节、心怀天下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自觉学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精髓,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为了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不计私利,无私奉献。
,坚定理想信念
意志就是人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目的和理想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意向和志气,费尔巴哈曾说思维是认识的光芒,而意志则是性格的力量,没有意志的人,就是一种没有力量的性格,懦夫和庸人、意志薄弱的人在困难面前总是畏缩低头,信念动摇,消沉退却;而意志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则表现为进取,顽强拼搏,义无反顾。坚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艰难坚强的实践中磨炼出来的。
品德美也叫品性美、人格美。品德美在人的整体美中居于首位,是人美的核心。但丁曾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才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 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我国古代也把品德美看作人美的核心,如所谓君子在世,第一立德,第二立功,第三立言,即立德为先,这种观念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这种品德在教师中的体现我们称之为师德。何为高尚的师德呢?即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有爱满天下的情怀,有自强不息、劳而无怨的品格。我国南京特级教师斯霞,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长期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为我国创造出整套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朱熹《观书有感》里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水之源。教师的工作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它是由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方法以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是说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崇高师德和良好品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态度
看过矛盾的小说《子夜》的人,都还记得小说中吴孙莆的父亲吴老太爷吧?这位久居偏僻乡村的封建遗老,一朝来到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上海,心理上无法承受那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熙熙攘攘的人群,涂脂抹粉,袒胸露背的女人等等所给予的强烈刺激,一病而死,这具封建主义的僵尸刚刚呼吸到都市社会的新鲜空气就被风化了。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强烈刺激着现代的知识分子,如果不具有崇高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很快就会像吴老太爷一样——只不过所丧失的是原来美好的本性,拼命追求个人主义、利已主义。
只有具备“劳而无怨、欲而不贪”的品格,淡泊金钱、名誉和地位,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一番事业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
以身作则,注重师德修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