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纪念国庆征文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干打垒”、“砖瓦房”到“住别墅”,从“赶集”到“旅游”,从“因贫辍学”到“免费上学”,从“无钱治病”到“报销药费”。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年的历程,见证了雁江的辉煌复兴、繁荣富强。三十年,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可以忽略不计,从历史发展时间来看,尤如白驹过隙,一九七八年至二00八年,雁江的改革开发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作为同时代的我,亲身经历并感受了这一伟大历史性的变革,深切感受非三言二语可以表述完整,就从房子的变迁谈起吧。
七十年代,我家住的是土坯房。所谓土坯房,是未经烧制的湿泥巴堆砌而成的房子。就是这样简陋的屋子,在当时还是家庭经济较富裕的人家才能住上的。我家附近。有十几户住的是茅草房,另有一些人家的的房子用竹篾和泥巴粘合在一起作墙壁。当时房子的地面没有铺水泥,到处坑坑洼洼。哥哥一个朋友到家里来玩,一脚踏进门,正好踩进一个坑中,脚随之肿痛起来。又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到家来做作业,桌上爸爸用于健身的小钢球吸引了他的目光,玩弄之际,不小心掉到地上,那球一骨碌溜到一个深不可测的老鼠洞中,同学紧跟着追去未果,只好望洞兴叹。
待我工作的时候,单位房子极有限,若按论资排辈,不知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当时分到一个12平方米的单间。用白纸把墙壁粘糊
一层,再贴上几张画,同学问我:这么富丽堂皇的房子,你怎么睡得着呀!真羡慕你!
在八十年代末,有一间属于自已的小屋就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很多同学结婚后因没有单独的住房,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小卧室放下一张床后,人从床前经过时得侧着身走。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分到一间18平方米的砖砌瓦盖房,在后面搭一偏房算是厨房,当然没有厕所。夏天,吹大风时,瓦上灰尘纷纷落下来,就买塑料胶布搭顶棚遮灰尘。但是到了晚上,老鼠又在上面“跳舞”,一开灯,它就不动了,刚睡下,又响起来,让人整夜睡不好觉。有时还要把家具、床垫咬烂。于是,全家起来满屋打老鼠。现在,学校分给我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我终于住
供销社纪念国庆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