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蕴含的道理
等待着
大家去
发现
开心读书屋
卷首语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目录
卷首语………………………………………2
我与书的情结
我的爱好……………………………………4
读书节的由来………………………………5
感受读书的乐趣……………………………6
读书的趣事
窃读记………………………………………7买书的尴尬事………………………………8
都是书惹的“祸”……………………………9
生活中的谜题………………………………10
我与书的情结:我的爱好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一碰到新书,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记得有一次,妈妈单位发了200元书券,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又可以读许多新书了。妈妈塞给我100元书券,我迫不及待赶往新华书店,可已经晚了,我梦寐以求的《一千零一夜》已经被销售一空,我懊恼地回到了家,。妈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终于让我那忧伤的堤坝决口了,我放声大哭,眼泪喷涌而出:《一千零一夜》“那本书已经卖完了,我以后再也读不到了!”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包裹,妈妈把包裹搁在我面前,一脸轻松地说:“打开看看。”啊!竟然是《一千零一夜》!
读书是甜的,让这种甜甜的滋味伴随我的一生吧!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鼓励人们积极读书。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机构团体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欢乐节庆。
1997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2006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
我与书的情结:读书节的由来
读书的趣事: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
开心读书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