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什么叫“虚灵顶劲”?】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什么叫“虚灵顶劲”?】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虚灵顶劲,灵则神足,自然,柔,头容正直,宜
含虚灵。百汇穴对会阴穴。顶头悬:提起精神。头顶
与地平线垂直,颏部内倾以眼睛向下看,与地面形成
45 度角,不要用力,颈部要灵活,就可达到顶头悬,
要注意的是,无论身体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换。
二、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
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所以说“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通过这两部分动作,能使全身处于
兴奋状态。所以说“精神能提得起,无迟滞之虞”。
三、含胸拔背:胸部微微下凹。横隔下降,脊柱垂直,
力发于背,他和含胸是相关联的。拔背是用头把中枢
神经拎起来,所以感到满身轻利。
四、沉肩坠肘:沉肩与含胸拔背相关联,肩不沉,则
胸廓以上皆受束缚,坠肘也重要,肘不坠则动作泄滞,
力不能长,两肋失去保护。
五、松腰垂臀:练太极拳以腰部为主宰,故有命意源
头在腰隙之说,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轻松,连转轻灵,
太极拳运动变化,皆系于腰,腰松关系到身体的下部
1
着力。腰部舒展,气易下沉,运转灵敏,下部得力,
臀部下垂,不外突,凡是蹲身是要注意,才不致成为
松腰的障碍。
六、裹裆含腚 :收会阴,肛门自然上提,气不外泄
七、气沉丹田:是利用动作的轻松和谐而自然形成,
绝对不用强制方法。横隔下沉打开,腹部呼吸。
作任何一个动作都要走弧线,熟练后自成圆,再由大
圆到小圆,脚也要走弧线。轻,慢,圆,匀。匀:就
是每次出手应当把动作的过程看作是各个点,相接而
成,即如虚线.......的样子,不要把它看作只有起止两
点的一条实线,这样就能够使我们的动作,在无形中
有按点进行的意味,久练之后,成习惯,手的动作也
自然能够在任何速度上都不会失去应有的匀度了。
分虚实:手也有虚实:伸出时,由含蓄而逐渐舒张,
到终点时再微微凸掌。收回时:手掌从舒张而渐渐的
复归于含蓄。出拳时松到紧,收拳时紧到松。(练虚
静功夫的不在此限)含胸随手的收回逐渐扩大,弓步
和坐腰坐腿也需要与手的速度相适应,又在落步时应
2
当脚跟先着地,然后随着手的接近终点而全脚徐徐踏
实。收步时,也要借着踏脚的余力,趁势缓缓收回,
以与手的虚实相呼应。与下面的调呼吸极有关系。手
到终点微微突掌的时候恰好把气呼足,同时肚脐下腹
部也微微紧张,反之,手的动作由实而虚的时候,我
们的吸气也要用同样的意识和同样的速度去配合它,
在动作静止的时候,恰好把气吸足,同时肚脐下腹部
也微微收缩。
灵活:如果原来的架子已经练习得够开展了,就应当
酌量收小一些,使与紧凑的要求相符合,在速度上,
不要再去特意求慢,应当使手的动作比较自由或者稍
稍放快,动作时不要只动四肢不动腰肢,而是要使腰
肢居于支配地位,用腰动作去带动手的足动作腰带:
是掌引臂,臂领身,再至腰,而不是腰主动。这是最
重要的一点,要特别注意,太极拳不只是停留在轻灵
上面,必须进入沉着的阶段,方能在不断的运用中,
提高气沉田的主要功夫,所谓沉着,也不是单单在动
作上多加一些力量就以了,主要在通过全身松静,以
3
求得动作上的自然沉重。松静是肚皮松开贴地,打太
极拳也不都是腹部不紧张的,有紧有松的。
完整:手和脚同起同止,脚落步了而手就不能在慢慢
的运动了。
搂膝拗步:缩肛,收会阴
进步搬拦捶:进步时,屁股虚松,右脚实,左脚跟实,
冲拳时走弧形,落步时左脚虚,左膝实,右脚实
收势时,打坠时 双膝实,双脚虚
扇通背 单鞭马步时,腰空,双膝实
玉女穿梭:小指追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手心
一空,往上提一下,走弧形,身体往下沉,下手顺脚
捋出。手,臂,腰,配合眼神
弯虎:上手主动走,下手被动追,眼神先走,力由脊
背发出。
倒撵猴:手找脚,提膝,抽胯,尾闾后坐,食指引,
上下手合分
平行步:肩井对涌泉(预备式、白鹤亮翅、手挥琵琶、
十字手)要领:尾闾中正、含胸拔背、虚灵顶劲、周
4
身放松,沉劲于踵
虚步:尾闾中正 虚实分明
丁字步:转换之前。身体重心向后转移,使另一腿变
字步 转换 身 后转 使 腿
成轻灵,以便向前或向后转动。
马步: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 虚灵顶劲 沉肩坠肘 裹裆
含腚,(虚实在内,单鞭)左桩为实,右柱为虚
弓步:倾斜式的尾闾中正。重心偏于前屈的腿,头略
前俯,与后腿成一斜线,使气力贯通全身。下势 搂
膝拗步 搬拦捶
阳掌:掌心微舒,手指伸直,不用力,肘尖下坠,肩
向下沉,手心向上的阳掌,前臂与手背成平行,手心
向外的阳掌则手掌翘起如:起势 提手上势 揽右手
高探马 搂步 等伸出之手阴掌:掌心向下或向内,都
称为阴掌,手背与小臂成平行,手指微舒,属于虚掌。
如搂步的下手。手心向下的阴掌,手指和掌向上起,
如揽的左手心向下的阴掌。
立掌:指尖向上或向前,掌尽向左或向右,都是立掌,
属于实掌,如琵琶手, 下势 搬拦捶
5
搬拦捶:拳由胯方向前上方挺出,与肩平为止,臂微
屈,肘尖对地,拳的虎口向上,拳的四指平现对外,
是为正拳,又如肘底看捶的打击方法,也是用拳的四
指平面向上打出,也是正拳。
栽捶:拳由肩向前栽下,用拳的底部向前下方咂下,
虎口向前,如同手握花茎,栽入地内,所以叫栽
撇身捶:又中反背捶,身体向后方翻,用拳的背面由
上咂下,终点是拳的手心向上,小臂成 90 度的直角
弯曲,贴于身体旁边,又叫仰拳。
指裆捶:拳由肩向下方用拳的四指平面挺出,打击对
方下腹部,所以名为指裆捶,指裆捶和栽捶终点似乎
相同,但是打击方法有区别,指裆捶是用四指平面打
击,栽捶是用拳的底部砸下。
反手捶:拳由肩部用四指平面,虎口朝下,反手打击
对方腮部,反拳,手背与小臂仍成直线,肘部微屈,
如弯虎
爪法:跨虎式,五指集拢,指尖向下垂直,又叫钩手,
五指撮在一起,用指尖打击对方,打面部,手背提起,
6
打对方下颔,或用五指集拢,提起对方。
踢脚:脚尖挺出 蹬脚:意在足跟足尖内钩,足跟外
挺,脚由身后向前挺出时用踢,脚在身体前面则用蹬
摆莲脚:圆形提起,意在足外侧,中定,松腰,实胯,
腿和脚借翻身的离心力,用脚的外侧,作弧线形的打
击,如风吹莲动,所以叫摆莲脚,它的应用,就是借
翻身时的离心力作用,而用脚的侧面打击,由下向上
面斜角,成半圆形。
分脚:用脚外侧,由内向外斜角分开,打击是用脚的
外侧,如同扇形扇出,如打虎式的起脚,然后再用脚
的外侧向前面斜方分开。
7
什么叫“虚灵顶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