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学校传染病防控
区疾控传防科
2017-3
一、概述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政策依据
三、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
四、学校传染病防控具体技术要求
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内容提纲
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朊毒体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概述
一、概述
法定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39种。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我市把流感样病例、水痘纳入病例管理。
。
。
。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政策依据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 28932-2012)
,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
,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⑴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⑵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⑶学生晨检制度; ⑷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⑸复课证明查验制度;⑹学生健康管理制度;⑺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⑻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9)通风、消毒等制度。
、、、、、、、、、、
三、重点传染病防控
1、水痘
基本知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可有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躯干、四肢近端,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疤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搔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疤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潜伏期: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
隔离期:患者至全部皮疹或者疱疹结痂,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
1、水痘
学校防控要求:
一是加强晨检工作,对出现头痛、发烧、身体不适或疑似水痘病例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同时通知家长,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观察。水痘患者必须隔离至水痘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隔离时间应不少于病后2周,复课应有诊疗单位或校医出具的证明。
二是落实专人对教室及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同时,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并督促学生勤洗手。
三是加强对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多媒体、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和家长掌握基本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学校防病工作。
突发事件判定:
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暴发疫情: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病倒。
2、流行性腮腺炎
基本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成人中也有发病。
临床表现: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
(疾控)荣昌区学校传染病防控201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