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论文.doc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论文
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论文
浅论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维护机制的构建
强制执行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执行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对执行干警的司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凸现,司法的职能作用日益彰显,执行干警所面临的角色压力也日益增大,特别是承载着全国90%执行案件的基层法院的执行干警俨然成为“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独自承受司法重任。执行干警独立的司法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职业价值的内在动力,本文以江都法院执行队伍现状为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析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以期构建执行干警心理健康维护机制,培育其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一、江都法院执行工作概况
(一)执行案件现状
基层法院作为全国四级法院中定纷止争的第一站,近年来,随着诉讼门槛的不断降低,法院受理案件数急剧增加。并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各种欠款、劳务、建设工程纠纷案件更是大量涌入,法院面临前所未有的“诉讼爆炸”。自20xx年以来,江都法院执行收结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14年上半年已逾20xx件,人均结案150件。
江都法院作为基层法院,处于司法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着广大农村和农民,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案件的数量大量增加,特别是传统民间纠纷案件如离婚、“三养”、借贷、相邻关系、人损财损等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案件处理上相当缠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矛盾激化。20xx年至2013年,新类型的商品房买卖、拆迁安置、债权分配、执行异议等案件涌入法院,案件类型日益复杂,执行难度加大。辖区地域特点、风土人情不一,远距市区的武坚、小纪乡镇,行车需一个多小时,出行极不方便,执行干警须深入现场办公和全天候执行,而民风彪悍的浦头、大桥等地,历史好讼,执行任务甚重。
(二)执行队伍现状
初步统计,江都法院执行干警的在编人数仅有少量递增,目前共计在编干警2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人,8人具备审判职称。三年内,因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共有5名干警离开执行部门,经公务员招录及内部调动等渠道新增4人。江都法院执行工作的现状是人少案多,工作压力大,但事实上,为确保案件质效,除常规执行案件外,执行干警们应对绩效考核,涉执行信访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抓好工作进度和质量,干警们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
“5+2”、“白加黑”等工作模式,也让不少干警深感压力巨大,严重的超负荷运转已严重影响到干警的身心健康,60%以上的干警处于患病或严重亚健康状态。
为了堵住“老赖”,江都法院执行干警们不管酷暑、寒冬、夜间、清晨、双休、春节都奋战在与“老赖”之间的“游击战”上。如果找不到人,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难以调查,下一步工作也无法开展,当事人不理解,执行干警常挨骂受威胁。即使千辛万苦找到了人,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执行干警的万般努力也只能付诸东流,最后可能换来的是身心俱疲,无果而终。同时,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案件难度不断增加,干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而有关的法律规定相对空白或不够完善,造成办案的难点。面对不断显现的法律盲区,干警在断案中不断经历着挑战,必然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江都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干警身体健
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心理健康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