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
儒家: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创始人孔子、孟子。
主张积极入世。
释家:印度传入,主张因果报应修行来世。
道家:本土宗教,创始人老子、庄子;以出世
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春秋战国时代
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
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
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百家的划分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百家的划分
最为流传的是: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
名家、墨家、杂家、农家、
纵横家、小说家。
儒家(孔丘、孟轲、荀况)
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
道家(老聃、庄周)
墨家(墨翟)
杂家(吕不韦)
名家(惠施、公孙龙)
农家(许行)
兵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苏秦、张仪)
阴阳家(邹衍)。
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
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
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
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
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
“百家争鸣”
许多韩国电视剧,其内蕴的文化主要还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与韩国的民族文化交融、整合后的新生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出口转内销”。——中 仲呈祥
你知道吗?
先秦诸子百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