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Google人力资源管理使其出类拔萃
12人力资源4班
武艺
内容出自百度文库
公司名称:谷歌
外文名称:Google
总部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
成立时间:1998年9月7日
经营范围:网络信息服务例如搜索引擎等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公司口号: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恶(Don't be evil)
年营业额:380亿美元(2011年)
员工数:32467(2011年12月31日)
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
Google的创始人,左为佩奇,右为布林
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布林(俄语: СергейМихайловичБрин,1973年8月21日-)是Google的技术部总监
劳伦斯·爱德华·“拉里”·佩奇(Lawrence Edward "Larry" Page,1973年3月26日-)目前是Google的产品总监
Google
是全球驰名的搜索引擎技术开发商和高效的广告宣传媒介。从1998年创立以来
Google
富于创新的搜索技术和典雅的用户界面设计使
Google
从当今的第一代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作为世界著名的搜索引擎,
Google
将自身建立在网页级别(PageRankTM)技术之上,这项获得专利的技术可确保
Google
始终将最重要的搜索结果首先呈现给用户
公司概况
Google惊人的发展速度与其优越的工作环境是分不开的。
Google以人性化的、崇尚开放和自由、充满创意和灵感的工作环境闻名业内。
Google总公司位于加州山景市,整体设计如大学校园。
Google公司还是环保主义的倡导者,使用太阳能电池、可回收的地毯,鼓励员工骑自行车上班,也可以搭公司的电动车。
Google在山景城的总部安装了一种特制的对环境无害的空气过滤系统可以清除空气中
的有毒物质和杂质。在办公室里通宵编程的Google员工至少不用担心呼吸不到
新鲜的空气了。公司前台布置有一排日光灯和全世界最先进的投影,还包括24小时监控背
投,可以自动识别来访者。除了这些先进设备之外,公司主楼内还装饰有老式电话亭,并按照维多利亚大西洋舰队中的风格建造了楼梯。
崇尚开放和自由的工作环境
Google短短几年取得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招聘和吸引人才的能力,以及营造适合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企业文化。作为一家技术企业,如何获取优秀的人对Google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优秀人才热捧的企业,
Google每年收到过百万份求职申请。这对员工招聘提出了挑战。在公司发展初期Google联合创始人布林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几乎要面试所有的应聘者。即使到了今天,Google两位创始人仍然会审查招聘委员会每周的工作情况,并对一些应聘者的资格提出问题。
Google为了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Google组建了专业的、与人力资源部完全分离的招聘部门,其内部包括招聘研究与分析、职位候选人开发、招聘流程协调、职位候选人甄选、大学毕业生招聘、技术管理与领导招聘、国际招聘、招聘项目管理等专业分工明确的岗位。
Google的庞大招聘机器每月要处理四五万份简历,从中选拔真正优秀人才。每个参加Google面试的职位候选人至少要与六位由公司管理层或公司员工组成的面试官沟通交流,每个面试官的观点都同样重要,从而确保招聘程序更加公平,标准更高。当然,招聘过程花费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为了得到更加优秀的员工,Google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Google的人才招聘策略
在人才录取方面
Google采取委员会制,坚持进行集体决策,从而确保招聘真正优秀的人才。尽管每天都能够收到数以万计的求职申请,但是为了吸引有很多选择的优秀技术人才,Google采取了非常规的招聘手段,包括举办各种各样的技术演讲、鸡尾酒会、Pizza派对、寻宝游戏及编程比赛等。
例如,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每年要齐聚Google总部,玩一种名为Google Games的游戏,这一活动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继承两校传统对抗赛的一种新方式。在这些看似与员工招聘无直接关系的活动里,Google并非直接向参与者表明员工招聘意向,而只是想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参与者的关注及兴趣,抢先给他们留下印象。因为优秀的人才总是有很多选择,所以Google必须使他们觉得Google是个有趣的地方,他们才有可能放弃其它公司。例如,有一位获得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及管理学硕士学位的高材生可能同时成为微软、Google、eBay及Oracle的目标,但Google为了吸引这位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承诺在她加入Google的头一年半时间里,每六个月均可自由地变换职位,最终这位高材生选择了Google。
面对高手云集的求职者,Goo
谷歌人力资源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