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领跑人马云
杭州人马云,瘦小精干,出言语惊四座,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身处合并风暴
自2000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后,马云每一次露面都会掀起一阵舆论大波。与这位中国电子商务界和互联网界的知名人物相关的数字也都令人咋舌:2000年,马云从风险投资公司拿到2500万美元,2004年又从软银筹到8200万美元,然后一年内为淘宝网砸出1亿元人民币。而最新的一个数字却是来自雅虎公司10亿美元投资。
在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马云巧妙地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来宣布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阿里巴巴和雅虎7年的缘分,在今天能够结合在一起。”
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也不慷慨激昂,有的只是大局在握的稳健与冷静。“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中间包括了雅虎的门户、雅虎的一搜、雅虎的IM(即时通讯)、3721,包括雅虎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这个行为对阿里巴巴来讲是非常激动的事情。”
他的声音不够浑厚、高亢,但他会让人热血沸腾,并顺着他的方向思考。他将这次并购形容成“中国企业不走出国门就可以做的全球化的一个案例”,他说这次合作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不仅中国少见,全世界也独一无二。
其实,这个交易并非如阿里巴巴宣传的那么简单,10亿美元并非全部现金,这令马云的处境多少有些尴尬。“但这不影响马云是个赢家,。而且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两大盈利模式的结合还是件好事。”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成就阿里巴巴
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后,教了6年的英语。1995年,30岁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许诺他任外办主任的位置。而马云脑子里想的却是“我一辈子就教给学生书面的东西吗?芽”于是他毅然离开。
1995年第一次到美国时,马云对电脑、互联网一窍不通。有朋友向他介绍搜索引擎的功能,并让他输入一个词,这时他输入了Beer(啤酒),结果显现的有德国、美国等地的啤酒,唯独没有中国的。他又好奇地输入了China(中国),电脑的反应是“没有数据”。而在输入中国历史时,出现的只有一则50个字的短文。马云的第一个疑惑是: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东西?过后,他做了一个实验:请朋友做了一个杭州翻译社的网页,结果在3个小时内,就有7个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读者浏览。他的结论是:互联网有很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它将改变这个世界。
于是,这一年他创办了一个名为China Pages的网络公司,两年后,公司收益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邀请他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咨讯部主管,而在他的领导下,中心的资讯交流组在1998年业务收益达到540万元人民币,仅纯利就有290万元。
1999年2月,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虽然讨论的是亚洲的电子商务,但发言者85%是美国人,而且说的全是Ebay、Amazon。他脑中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亚洲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国的电子商务也要有自己的模式。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企业间)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而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于是,他做出惊人的决定――回到
中国电子商务领跑人马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