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从开锅分肉到封闭红包
从过去的排骨冻带鱼转成老板笑眯眯递过来的封闭大红包时,这个时代悄悄地变了,年终奖励也从大锅饭转成了“强者多吃”。
也许有点赤裸裸,但是老板给你年终奖,确实是想拉拢你,他觉得你“今年干的还行,明年最好干的更好。”
本质上,年终奖和喂给海狮的小鱼没有任何差别。但这种年终发钱发物的行为,真正带有奖励色彩却是近几年的事。在过去的数百年里,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人情表示、心理按摩,或者是老板和雇员一起找机会改善生活。
长工和官老爷的年终奖
在明清时,农民多数是素食者,一年360日(阴历),吃肉的日子大概有20多天。这些日子多数集中在正月,一来是庆祝,二来是宰了牲口之后除了熏、腊,人们也没有太好的保存方式。
地主家给长工吃肉则是一种拉拢鼓励的表示,一个勤劳的长工对一个东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为此拉拢住好的工人,是明年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
《西游记》写猪八戒去高老庄先做长工做得好,甚至做了“倒插门女婿”,孙悟空在降伏八戒后也曾经劝说高太公,说你这家业“都是他(八戒)挣下的”。
据张履祥《补农书》记载,明中期供应雇工饮食的旧规是,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清前期雇工“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以前,大不同矣”。这是说清朝初年战乱减少了人口,荒地又多,劳动力紧俏。他们比一百年前的前辈对福利待遇要求更高。
平日都要求酒食,在年终岁末更是要紧。正月没有给长工加肉的东家,会蒙上悭吝的恶名。
这种规矩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些老农曾经私下抱怨,说过年都吃不上大米白面,不如当雇工的时候管肉吃。
农业时代也有自己凭双手挣年终奖的,就是官老爷。明清两代的官员俸禄很低,吴思先生在《潜规则》中进行购买力换算,大概一个县太爷的月收入是1300元左右。这是一个六到七口家的全部收入。
这种低薪就是允许受贿,清朝管这种贿赂叫陋规,一般是三节(春节、端午、中秋)和两寿(官老爷和太太的生日)各有一份钱。今天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要进行复杂的折算,每个公务员的收入都因为“地区差异”、“工龄差异”、“级别差异”而有区别。农业社会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潜规则来决定官老爷的年终奖(以频率算,和今天的许多日本企业发“季度奖”差不多),性情更凶、权力更大、前途更远、所治县Gcp高的太爷收获的“陋规”越多。
这陋规还不是县太爷自己的,那堆红包里,还寄托着知府巡抚家支付过年开销的希望。
工厂年终奖:零到年货的转折
郁达夫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文学青年,发表一篇小说得钱5元(当时是一笔巨款,上海1926年猪肉价格两毛七)。但是他知道自己没有稳定来源,明明喜欢女工人却不敢去拥抱人家。在那个时代,稳定职业本身就是奢侈的,更不要提年终奖了。
20世纪30年代的反帝运动曾经一度让工人觉得自己也是国家的主人,不幸的是老板利用了他们的感情:“你们不是痛恨日本人吗
?不是要反日爱国吗?日本人正要打倒华纱,使得你们没有工作呢!现在你们帮助厂方减低出品成本,就是表示我们中国‘劳资合作’的团结精神,也就是抵日货、救中国的爱国行动!”“万一各位工友不肯帮忙,那么我们无法维持,只有关厂!”
老板底气十足,当年的上海失业人口超过近60万,这些人从事的都是机器上的
年终奖从开锅分肉到封闭红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