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消防安全培训
主要内容
消防基础知识
校园消防安全
火场的逃生与自救
火灾分类
灭火基本原理及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节物质的燃烧
一、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
1、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2、氧化剂(助燃物)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消防基础知识
一
3、温度(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直接着火源:
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灯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筒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消防基础知识
一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间接点火源有:
(1)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
(2)自燃起火: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
消防基础知识
一
(三)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称做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大类。
1、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接触而靠外部热源作用下,达到一定温度时而发生自行着火现象。
2、自热自燃: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等作用造成积热不散而引起的自行着火现象。
消防基础知识
一
(四)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
爆炸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大类。
三、物质燃烧的特点
(一)气体燃烧
气体燃烧方式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消防基础知识
一
(二)液体燃烧
易燃液体的燃烧实际是液体的蒸气在燃烧,因此燃烧与否、燃烧速率等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
(三)固体燃烧
固体的燃烧方式通常分以下四种:
1、蒸发燃烧:熔点比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消防基础知识
一
2、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
3、表面燃烧: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在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
4、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消防基础知识
一
校园消防安全授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