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科学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多数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存有着自私心理。本文试图就小学生自私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生自私问题表现原因
小学生(儿童,下同)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的不成熟行为,指儿童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的行为。
科学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多数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存有着自私心理。本文试图就小学生自私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生自私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柏杨曾经说:自私之心人皆有之,不但未可厚非,而且它是促进社会的原动力,但这种自私心一旦超过某种限度,就成了臭屎球(见《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第77页)。
“自私是人的天性……允许人们利用这一天性,在不损人的情况下追求自身的富足和快乐,是文明社会尊重人的标志。”(见《道德黑话》载《杂文报》1998年1月23日3版)
从以上可以看出,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状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由于自私属儿童偏常人格行为,因此会使儿童表现出如下不健康的心里行为:
表现一: 性格孤僻、冲动,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孩子往往一旦遇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就发脾气或破坏性地扔东西;一旦产生差异情绪就无法抑制,直到不考虑后果地发泄完毕。他们只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却没有勇气承受失败带来的打击。
表现二:感情麻木,缺少群体适应力和竞争力。自私的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直近亲属也缺乏热情,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存本领。
表现三:做事爱偏激,容易走极端。自私使孩子做事头脑缺乏周密的考虑,一旦造成后果又后悔不迭,进而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
表现四:易承诺,但不守信。这些孩子往往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他们从心理和大脑上的反映是迅速的,看到别人能做到的,他们会很不服气,但是他们操作上却往往弄巧成拙;他们又往往很爱面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爱重复犯同样一种错误。如果家长因为他这样做而采取不冷静的方式去教育他,其结果会导致恶性循环。
不健康的自私心里极易产生许多不良后果:遇到老师批评后不敢反抗,但会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悄悄地损坏公物,出现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进而导致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容易走极端,经不起意外的挫折和打击,产生或是离家出走,或是轻生,或是自残等念头。自私狭隘还易使儿童产生不计后果的报复心理,导致产生干扰社会的不利因素。甚至在成年后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二、小学生自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导小学生克服自私心理的路径选择
(一)造成小学生自私心理问题的原因
人的行为活动决不会无缘无故地自发产生,它总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引起某种活动的客观原因叫做刺激
自私是儿童偏常人格中不成熟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