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拼车让世界更美好.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拼车让世界更美好
2008年,杨平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工作。在美国,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便是驾驶私家车出行,于是很快,他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问题随之而来,在上班高峰期,高速公路非常拥堵,他连续几天都陷在滚滚车流中动弹不得,最多的一次,竟在公路出口处等待了近2个小时。
不过,杨平很快发现,高速公路上有一条特殊的车道,写着Carpools Only(共乘专用)的字样,里面的车辆畅通无阻。原来,这条车道是政府为了减少交通流量,专门设立的特殊设施。只要一辆车里有超过2人乘坐(包括司机),便可以在这条车道上行驶,而这条车道上的车辆,要少得多。

在美国:拼车是一种文化

在交通发达的美国,虽然有超过10%的美国人上班开私家车,但是车里并不总是车主一个人。杨平告诉记者,在微软公司内部有西雅图各大社区拼车的电子邮件列表
,员工只要发信说今天可以带人回家,或者今天需要被带就会有人回应。不仅如此,微软的停车场设有“拼车专用车”的停车证,如果经常做司机的话可以申请,这可以保证你的车得到公司里面最好的停车位。而在许多美国大学,对拼车的学生车辆也有不少的停车优惠,如较好的停车位或是较低的停车费用。
此外,经济危机和油价的上涨,使得为了省钱而选择“拼车”的人越来越多,而近年开始的“低碳”风潮,也使得拼车成为了一种环保举动和时尚行为。杨平说,他读书期间,许多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旅行时,都会寻找一起“拼车”的伙伴,将费用平均分摊。
同处北美的加拿大,也对拼车有类似的鼓励措施。生活在多伦多的黄小姐告诉记者,她自己没有车,所以常常参与“拼车”活动。在当地的社区和公司有专门的网站,如需要拼车,可以注册登记你的住址,个人信息等等,会有人主动和你联系。
实际上,搭“顺风车”,本就是北美社会中的一项传统,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在路边竖起大拇指搭车的旅客。有许多美国影片以此为题材,如《欧洲任我行》、《哈拉上路》等等。也有过许多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如著名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作,杰克
?凯鲁亚克所著的《在路上》,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拼车”行为的流行。

在欧洲:拼车是一种风尚

如果说北美的“拼车”还处于地方政府和各种机构分散性的自发鼓励阶段的话,欧洲各国对“拼车”的鼓励则更为普遍。在欧洲,拼车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就已经开始推行“汽车分享”计划,鼓励私车车主搭载乘客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法国、英国,拼车的行为也相当普遍,许多公司都鼓励员工拼车上下班,并为此开设专门的网站和数据库服务。土耳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拼车,有媒体称,土耳其甚至还向联合国提议将每年9月1日设为“世界拼车出行日”。
据报道,由于土耳其汽车燃料费价格高得惊人(每升油约合16元人民币),“拼车”出行会为人们节省一大笔开支,因此,这种出行方式得到了许多土耳其民众的响应。特别是居住在大城市郊区的22岁至32岁的年轻人群体,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每天和别人“拼车”到市中心上班。迄今为止,仅伊斯坦布尔就有约
3000人在当地的“拼车网”注册。据悉,按照欧美国家的“拼车”出行统计数据,如果土耳其的“拼车”出行系统发展顺利,,并节省150万升汽油

拼车让世界更美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