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年薪20万硕士回乡种红薯
2008年的夏天,正是南方农村抢种抢收水稻的季节。而在湖南长沙县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的农民却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村头的一块地里看起了稀奇。这地里有什么稀奇可看的,竟然让农民这么感兴趣?
这些看热闹的农民和在地里干活的人,都同样在关注着一件事――挖红薯。
这挖红薯有什么好看的?在湖南农村到处都有种红薯的,怎么就这里的红薯吸引了如此多的村民来看呢?就在大家都在看热闹的时候,有个人却趁着大家不注意,下地捡起几个红薯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这个拿红薯的人名叫王双辉,是村子里的一个农户。他拿起几个红薯揣在裤兜里转身就离开了。这时很多村民也纷纷从地里拿红薯。村民们的举动很快被地里干活的人给发现了,他们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这片地的主人彭焕新。
彭焕新回忆说:“一个职员慌里慌张地来跟我说,彭总,不得了,不得了,围观的乡亲们看我们的香薯蛮有特色,就想往兜里揣。”
可谁知道彭焕新一听说是自己地里种的红薯让人拿跑了,第一反应不是恼怒而是高兴。
地里的红薯被人给偷了,按理说应该是去找这些村民的麻烦,可这彭焕新竟然还高兴。他这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彭焕新心里怎么想的暂且不说,先来说说这王双辉,他拿着从彭焕新地里拿来的红薯做什么用呢?
王双辉拿着这几个红薯没干别的,放到锅里就给煮了。后来他说:“确实味道很好。我们以前的红薯也甜,但是没有这个香味。”
彭焕新说:“吃了才知道我们这个香薯的好。”没过两天,基地的院子里就来了几十户村民,找着彭焕新要种薯。
看着农户找上门来,彭焕新不由得暗自高兴,因为等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好久。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些村民的态度还和现在截然不同。当时彭焕新上门找他们,要送他们种薯的时候,他们不仅不要,还笑他是个神经病,说他是“哈利油”。
彭焕新要农民种的这种红薯和当地的红薯有点不一样,它是浙江大学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因为它个头小、口感好所以被称为迷你红薯,也叫香薯。当彭焕新向村里提出要让农民在田里种香薯时,村里的人都乐了。
村书记当时就说:“这个红薯有什么搞头嘛?”一些女村民也跟着起哄。
村里人为啥笑彭焕新呢?因为在农民看来这香薯还是红薯,它不可能是个大金瓜。而红薯在农村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有啥金贵的?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没有饭吃,红薯是用来充饥的。而现在生活好了不缺吃的,红薯就只能用来喂猪了。更可乐的是这彭焕新可不是农民,而是广西一家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年薪几十万。
听说他要种红薯,村里一片哗然。
彭焕新出生在长沙县一个小山村里。15岁那年,当木匠的父亲因为修房子发生意外受了重伤,卧床不起。年少的彭焕新既要帮母亲忙里忙外,又要承担起照顾老人供养弟妹的重担。少年老成的他便把读书当成改变家庭面貌的唯一出路。
彭焕新说:“当时就在心底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面貌,让我妈妈轻松一点,让父亲身体尽快好起来,让弟弟妹妹有上学的机会,所以说那一段日子是非常艰苦的,留下的只有痛苦的回忆。”
1991年,彭焕新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了大学,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从小山村里跳出农门的彭焕新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榜样。
彭焕新说:“能够跳出农门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大家都非常向往,都期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不重复自己做的一些事情,能够去拿笔写字,不做农活少流汗。”
四年后,彭焕新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进了一所学校当教师,可教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就没办法改变家庭的现状,于是彭焕新决定外出打工。七年后,彭焕新不仅拿到了广西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成了一家期货公司的副总经理,年薪20万。
从一个农家孩子到年薪20万的副总,彭焕新成了家庭的支柱,也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谈资。
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农村出个大学生可是不得了的事,何况还是在这种困难的家境条件下。若干年的时间里彭焕新一直都是村里人教育自家孩子的榜样。可令乡亲们没想到的是被自己津津乐道、视为孩子们榜样的彭伢子却从城里回来了,回来竟然是要种红薯!
“这彭家的大伢子别是在城里犯什么事了吧?”乡亲们纷纷猜测。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就不大的小村子里一时间流言四起。
彭焕新在外面干得不错,飞机来飞机去,回趟家还有小车接送,挺风光的。这一下子突然回来种红薯,是不是在外面犯了什么错让单位给开除了,或者是干了什么违法的勾当……
乡亲们无端的猜疑,让视儿子为骄傲的父母觉得特没面子,不知道埋怨了他多少回。
的确,这要换谁也想不通。既然彭焕新一没犯错二没违法,那他为什么放着高职、高薪不要,偏要回家来种红薯呢?这事要追根朔源,就得讲到彭焕新四岁的女儿瑶瑶。
事情发生在瑶瑶七个月的时候。这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完晚饭后,没多久就发现有点不对劲。
妻子饶钰到了晚上11点多钟准备休息的
放弃年薪20万硕士回乡种红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