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摘要:大学的目标就是向社会输入业务能力强、具有人格魅力,全面发展的人才。成才必先成人,即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前提,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下,高校必须采取对策引导学生的人格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人格途径
教师传授知识,要交给学生真知,学生学习不仅要学到真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真人。这里所说的真人,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理想的人格。何谓人格?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理性人格的深刻内涵
人格具有可塑性,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会朝着社会所要求的良好方向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理想人格与君子人格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企内涵获得了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应该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下形成和完善的。
(一)健康的心态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更需要心理健康。面对挫折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人交往要有宽容、豁达的精神境界;要有敢于面对,勇于挑战的精神;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等,使得心理要素能够协调发展,使理性占胜感性。
(二)树立理想目标
在心理产生某种需要才会驱使人去行动,因此要树立理想目标。在各种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引导其他需要的实现;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树立创新精神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强烈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要有怀疑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培养独创精神。这就是积极创新的人格精神,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人格素质。
(四)灵活的运用知识
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学会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在思维方法上,还要能应对事物发展变化,对事物的发展要具有非同一般的预见性。在知识结构上视野要广阔,要有较强的辐射性、很高的融合度,总之要使自己的能力获得展现,产生价值。
二、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向来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其中德育的发展是人才发展的核心,理想人格的实现是德育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是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热切期盼和要求。大学生只有在人格获得完善,达到理想的状态,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才能成为合格建设者,优秀的接班人。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理想人格则使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才不仅是具有超强的业务水平,而应该是能力与人格魅力兼而有之的精英,这类的精英分子才能更好的利用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开放也带来了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一些西化的思想意识对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选择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培养了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由于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辨别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陷入了迷茫,人格存在缺
浅析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