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淡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淡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
[摘要] 当前,环保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构不健全,执法被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环保重罚款轻防范,违法行为难以彻底解决等。环境执法的混乱,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权,违法成本低,执法落实不到位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环保管理的效力与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健全我国的环保机制,提高立法的质量,理顺各部门立法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完善环境执法体制,革新人事干部考核制度,提高执法者的水平和群众的环保执法的意识等对策加以改进,并不断强化环保管理职能,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环保执法存在问题健全机制

当前,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部分地区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保执法环境不容乐观,执法过程中又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障碍和阻力,执法地位低,起不到制止不法排污企业违法排污的作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有效地发挥环保管理职能,营造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氛围,对于我国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保执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执法机构不健全,各方面干预造成执法的被动
当前,由于没有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我国在环保的机构设置上极不健全。一是地方行政干预。由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隶属当地政府,其人事、经费、物资均由地方政府负责,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造成地方政府侧重于经济指标,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竞相追逐的首要目标。这些领导干部由于法制观念较差、环境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往往只凭个人意愿办事,为了增加本地财政收入,树立自己的“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在环境保护项目可能涉及到地方经济利益时,利用职权干预环保执法。例如,我县的××林业有限公司,
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为“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企业”之一,周边群众深受三苯、粉尘和噪声污染意见很大,2003年被县政府关停,但该企业为县纳税大户,受到“关照”继续违法生产,在县委领导“以扶持服务发展企业经济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在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情况下,县政府于2007年6月同意其恢复生产。总之,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更是时有出现,行政干预已成为阻碍环保执法的一大障碍。二是业主的干扰。近几年来,虽然企业主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环保意识淡薄,只追求眼前最大利益而不管污染不污染。例如去年在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项目时,业主竟鼓动少数群众集体上访,要求给予保留,环保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加了环保执法的难度。因此,在对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既面临处理经济与环境利益相冲突的难题,又面临着协调企业和领导者关系的问题,致使一些污染严重的不该上的项目上了,该关停的没有得到关停,该处罚的难以处罚,造成环保工作的被动。
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环保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偏低。在招人问题上,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这些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素养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些具体案件,或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利害去处理,或相互推诿,执法不当或怠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是在执法中程序适用不当,如以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代替行政处罚决定;“三分离制度”没有落实,即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人、审查人和处罚人没有分开;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越权等等。由此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已屡见不鲜,而政府败诉也时有发生,当前我县这一现象比较突出,有时由于素质问题,现场笔录不会做,做不清,笔录内容主次不分,案件适用条款不清,处罚不到位。二是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等现象严重。部分环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为谋一己之私,徇私舞弊,随意执法,过不了人情关,严重破坏了执法人员的整体形象,无形中也影响了环保执法的力度和尊严。例如我们在处理一些案件中,污染严重处罚最重的
10万元告知书,到最后有的才处罚2万元。这一问题也成为影响环保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的重要因素。
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环保部门长期用“宜粗不宜细”的指导原则立法,部分法律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可选择性过多,不便于执行;对主管机关或执行机关的具体职责、权限规定不明确,法定裁量权幅度过大,对义务性条款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追究主体。在环境执法中,环境行政执法权力和行政责任制尚未有效结合,环境执法职责、岗位、程序等还没有法规条例界定。例

浅淡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7-11-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