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动物检验检疫
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动物检验检疫基本知识
动物检验检疫实务
动物一类疫病
动物二类疫病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概念: 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作用:
监督作用。
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是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利益,保护人体健康。
动物检疫概念
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
动物检疫目的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动物疾病指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造成动物机体生产与生殖性能下降和经济价值的降低。
动物疾病的概念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疫病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中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疫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内部器官之间和与之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症状只是外部表现,任何变化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并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和调解。
疫病是一种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生产性能的降低是动物疫病的重要标志。
动物疾病的特点
人畜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即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又称为人兽共患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发现人畜共患病约200种,其中常见的有89种。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人畜共患病
指引起动物特定疾病的生物因子,包括病原性微生物和寄生虫。微生物是指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少数藻类等。寄生虫是指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以其作为居住条件,并从宿主取得其营养物质,给宿主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病原
第一节动物检验检疫概述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几个重要概念
病原微生物:自然界中极少数微生物对动植物有害,可引起疾病,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的微小生物。
病毒:目前所知道的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却具有一般的生物学活性,不能单独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专营寄生生活。
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第五章 动物检验检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