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蒙古族,明崇祯13年─清康熙54年,享年76岁,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除了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外,他还著有《聊斋文集》、《聊斋俚曲集》、《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家政内外篇》等。
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
身世概述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蒲松龄科场失意,一生贫困,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反映在其积数十年时间完成的《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之中。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不仅融入了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社会意义,在灰暗的人生现实中建造了一座温馨的人生乐园,而且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聊斋志异》已从唐代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后人评价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曾评价过“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聂小倩(聊斋)文学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