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doc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余干中学吴江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多少年来是它一直引导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我们每次搞的教研活动都没离开过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我们来说,既十分熟悉,又颇感困惑的一个话题。
在日常听课中看到很多课堂教学低效的例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师置学生而不顾,课堂成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成、利用生成,导致教学过程的“机械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不够,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标准答案;因课堂管理不当而导致教学秩序失控,教学低效或者失效;还有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化等等。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但首先必须弄清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解读
一名教授曾经解释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该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教授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讲了一个隐喻,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谁掰的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
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