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高考很不容易,故乡的学校每班50多个学生能考上10个就很不简单了。一个落后的村庄就更难说了,每年考大学的十几个人中间只一两个人如愿以偿。
我上高三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碎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那段时间我每天陪着父亲下地挖蒜、割麦、翻地。休息的时候,父亲总是以他的哲学给我灌输诸如“车到山前必有路”、“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人生道理,但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在忍受着内心的疼痛,强装笑颜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在内心深处用消极生活的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崩溃。我可怜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守望着我们这些因一时的风雨而倦怠、叹息的庄稼。
暑假过去了,新学期我卷起书本又重新加入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行列之中。送我上路的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不怎么愿意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以这种新的面貌潜移默化影响他的儿子,希望儿子以新的成绩来回报他全新的期待。我上车了,他只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的!”车开动了,车窗外9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泪,但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的!”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暑假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我尽可能多地帮父亲多干一些农活,以此洗刷因学习的失误带给父亲的痛苦。
有一次在河边干活,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我埋头,一脸的心事。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