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厌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这类学生现在普遍存在,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在回答问题时,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信口回答,答非所问。不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更严重的甚至逃学、辍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呢?首先要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对学习不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和父母学的,是被逼迫的。因此消极对待,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很被动,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没有进取心,自暴自弃
由于学生没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连接不上,前面知识没掌握,后面的自然就理解不了,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因此上课听讲不专心,盼望早点下课,课后作业不会做,只有抄同学的,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长期以往学生的上进心就会丧失,遇到困难时就逃避,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心理。
,没有自制力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放学回家,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还有的学生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磨磨蹭蹭。作业完不成,导致成绩不良,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仍然以学生成绩为主,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你基础差,我就给你补课,加作业,你上课不专心听讲,我盯着你一遍一遍的提回……教师费尽心思的教,学生并不领情。在这种强制学习下,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对学习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还是以“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为主,讲课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的兴趣渐渐丧失。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是歧视、批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远离教师,也就远离了学习兴趣。
三、家庭因素
一类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完不成时,对孩子不是责骂就是痛打,孩子就会有恐惧心理,甚至不堪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痛苦的事,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另一类家长文化较低,但有丰厚的物质财富,父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懒惰性。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或家庭破裂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
浅谈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