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份乘用车市场分析乘联会保密文件,严禁外传!
1、一、 11月份的市场回顾
首先向大家道歉,上月讲今年11月比去年11月的工作日少1天,实质上是少了2天,去年11月份有22个工作日,而今年11月份仅有20个工作日,因此结论也不对,11月份狭义乘用车,而应是同比负增长。由于比去年同期工作日少两天,,实质上就是正增长,11月份均每个工作日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多卖了两百多辆。但是10月份加上11月份的销量之和同比是略减少,比预想的好一些。这与国际油价11月份曾经降到50美元以下有一定关系,还与11月5日出台的投资4万亿,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有关,另外10月和11月的四次降息等利好消息,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不要指望汽车市场和股市一样反应灵敏,股市的投机成分很大,一个消息面信息可以上下波动20%,而汽车市场不存在投机,主要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和国家对汽车市场有利的政策所决定。
2、二、 12月份的市场展望
今年年底最后一个月的有利因素很多:一是12月份有23个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2天,最少可以多卖4万多辆乘用车;二是厂家为业绩,每年的12月份的促销力度最大,用户在12月份买车最实惠,因此会比较踊跃购买私家车;三是年底厂家压经销商吃进库存的力度达到最大,乘用车销售的批发数比零售数要多出较大的比例;四是明年春节在1月份,因此一些用户将提前到年底买新车;五是北京几万辆“黄标车”在明年1月1日就不能在5环内道路上行驶,因此有一个换车的商机。但是正如前面讲的:汽车市场不存在投机,由于四季度国民经济的基本面是增长率还在大幅度的下滑,而且没有到底的迹象;国家对汽车市场有利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因此汽车市场不会在12月份出现复苏的局面。估计整个四季度负增长的幅度会比三季度小,这是由于众多特殊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12月份和四季度同比负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
3、三、汽车工业和市场的热点正向北转移
目前我国东部经济较快发展的区域从南向北转移,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巨大。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领先起步和长三角的经济腾飞后,前一个时期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潜力尚未有效焕发。目前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以京津城市圈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京津辽豫鲁)的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发展迅猛,环渤海地区的汽车企业和汽车市场的战略地位已经突显,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期这个地区的内资汽车工业发展特别抢眼。这是由于这个地区是中西部物流的主要通道,东北崛起,南部资金北上,及对国家政策反应迅速,有较丰富的资源等综合因素造就的结果。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由于制造业的成本高,资金外流较多,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速已经大大放缓,私营的中小企业“关、停、并、转”的相对较多,对国家政策反映较迟钝等原因,使汽车企业和汽车市场发展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4、四、中国和美国车市的冬天不一样
虽然中国和美国的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到目前都是下滑20%以上,但是,我国汽车市场跟美国汽车市场的冬天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是从高增长状态往下走,3季度市场同比销量仅下降了3%,按全年累计我国还是正增长。美国从季度到全年累计的同比销量都是负增长20%左右。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销量是正增长,总利润基本没下滑,今明两年,95%的汽车企业不会发生破产。而美国三大汽车工业今年的亏损将为20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已经找了一个借口,以研发新能源车给了汽车工业250亿美元,汽车工业还要250亿美元,否则明年就可能破产。从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来看,我国要比美国好得多。另外我国最晚在2009年汽车市场复苏,美国最早在2010年汽车市场复苏,因此到2010年年底时与2007年的汽车销量相比,我国最少是正增长20%,美国最少负增长25%,所以我国汽车市场冬天的温度比美国高得多,我国是较容易熬过的暖冬,美国车市是要冻死人的寒冬。
5、五、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速快速下滑主要是内因
很多人把中国汽车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为国际金融危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整个东亚地区都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包括中国也没有受到直接冲击。东亚(包括中国)受到的仅是间接冲击,如输入型通货膨胀、出口增速下滑、人民币快速增值等,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出口商品增长率,也与我国去年出口商品退税率大幅下调有关。
中国汽车市场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中国经济增长率从去年4季度开始下滑,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降幅超过预期,而且在石油、铁矿石、粮食、煤炭、铜、铝等均降到了2006年年底的水平,国内PPI和CPI大大缓解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增长率还没有“止跌回升”,这不是银行体系出了问题,我国的银行体系是很健康的,而是宏观调控矫
场信息联席会月报表(0811)1(综合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