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文章以问卷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中的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会影响着当下社会消费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为规范大学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消费和谐发展,文章试图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问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
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
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的学生为500元以下,%的学生为500~1000元,%的学生为1000~1500元,%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平反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
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账账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账的习惯。
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
第三,由大学生最
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