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在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通过各年度的会计财务工作自查和检查,发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风险,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本文通过对基层人民银行主要财务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进而提高对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
【关键词】基层央行财务风险有效管控
一、央行财务风险的概念
广义的央行财务风险,是指中央银行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所导致的影响资产、负债和资本金安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财务实力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直接影响。狭义的央行财务风险,是指与中央银行履职相关,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及权益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能够在中央银行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的风险。而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内部会计财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如财务政策风险、财务操作风险、财务预算风险、财务档案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等。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但是,通过各年度的会计财务工作自查和检查,发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风险,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二、基层人民银行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财务政策风险
国家各项规定和要求频繁出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制度修订更新不及时,会导致业务操作无章可循;同时内控制度落实不力,会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二)财务操作风险
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财务人员在日常支付与核算工作中存在一定操作风险。一是现金、密钥、印鉴、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等保管不严,会存在资金损失风险;二是会计财务人员对费用支出审批不符合规定,报销凭证审核把关不严,会存在资金损失风险。三是出纳在办理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时操作失误,白条抵库、库存现金过大,会存在资金损失风险。四是出纳人员违反会计规范要求,钱、账及证印未分管,未按日核对账款,未按月与银行对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载不清晰等,会造成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账面金额不符。五是会计财务报表报送数据错误、逻辑关系紊乱,会导致全辖会计管理数据信息不能正确反映。在新形势下,财务人员对新政策领悟不透彻,对新的会计处理规定和方法掌握不熟练,执行不准确、不到位,都存在很大的会计财务日常业务的操作风险。
(三)财务预算风险
基层人民银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说明不充分,核对关系不正确,预算监督不严等情况,造成财务预算风险。
(四)财务档案管理风险
凭证、账表等会计资料装订不及时,会计档案资料不完整、要素不全,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容易造成档案、文件遗漏和有关会计信息泄露,存在会计资料泄密、丢失、毁坏和篡改数据的风险。
(五)财务管理风险
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财务工作中,存在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如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资产调配、报废、闲置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资产损失;财务管理不严,会导致财务人员出现违反财经纪律,违反政策规定,擅自提高津补贴,违规设立“小金库”,以权谋私、受贿或私分公款等行为。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和上级行各种政
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