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59》的演奏技巧
[摘要]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钢琴作品的主要代表,被称为“旧约全书”,这是巴赫第一次以作品的实践证明了在一个采用平均律调音的古钢琴键盘上演奏24个大小调的可能性,也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音乐结构充满了平衡与美感,逻辑严谨。作品《十二平均律BWV859》分为前奏曲和赋格两个部分,本文将结合自身练习体会对巴赫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巴赫;十二平均律;演奏技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nh Sebastian Bach)的作品构思严密,富于逻辑性和哲理性,采取严格的对位方式。《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59》中的前奏曲与赋格曲都是由同一调性统一起来的独立作品,前奏曲较赋格明快、利落,音乐思维更加富于幻想,主题突出;四声部的赋格对位缜密、结构严谨,和声织体丰富。
一、演奏风格及速度的把握
《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59》(后文简称
BWV859)的前奏曲为升f小调,前奏曲整?w风格较为活泼、灵动,朝气蓬勃,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整体音乐形象积极向上、活泼明朗,适合用快板进行演奏。在巴洛克时期,复调作品大多数与宗教音乐相关,在作曲方式上有着严格、规整的复调对位手法,在作品风格上有着严谨、崇高的宗教气息,所以在演奏巴赫此篇作品时,必须首先把握好作品的基调、把控住演奏速度,这样才能更好诠释出复调时代作品独有的美。本人在演奏此作品时发现速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谱面中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极易越弹越快,因此在开始演奏此作品时需要对速度加以控制,这样能让作品风格与其时代背景相统一,表现出“节制”美。
二、指法的运用
《BWV859》前奏曲的指法较为常规,保证乐句完整性的弹奏即可,在此不予赘述。由于赋格曲为四声部作品,主题多变,声部多层次,给演奏带来了更高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对指法以及声部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编排,通过双手与指法间的配合,完整、清晰地演奏该复调作品。此篇作品中涉及到多项指法运用技巧,在此篇文章中就同音换指、滑指以及左右手声部衔接进行着重分析。
(一)垫指(无声换指)与滑指
垫指,也叫无声换指。是指当一个乐句音域较广,不能用扩指等技巧来进行连接时,可在某一个音弹下后尚未松开之时迅速换成另外一个便于后面连接的手指,随后继续弹奏后面音符,从而完整演奏乐句。《BWV859》的赋格曲是一个四声部的复调作品,为了四个声部的乐句完整演奏,在许多声部乐句连接之时都需要用到垫指,如图一:
图一:
(第九小节) (第二十九小节)
在图一谱例中,同一个音符上呈横向标有两个数字,用连结线连接起来即是表示垫指,在弹奏垫指音符时,先用左边数字的指法弹奏音符,在音符还没松开之时快速换成右边数字的指法,在保持节奏的同时弹奏后面的音符,垫指动作要平稳,尽量在一个高度进行。如图一中第九小节,低音谱号左手第四个音横向标有数字“1”和“3”并用“?帷苯?行连接,即是表示这个音要进行垫指,首先用一指弹下“si”,在保持键盘时快速的换成三指,在换指的瞬间所弹奏的音在其节拍内处于保持状态,不第二次发出声音,即“手指动键不动”。
滑指是指同一个手指连续弹奏两个音符,一般由黑键滑向白键或者由白键滑向另一个白键,通常在巴赫复调作品中较为常
浅谈《巴赫十二平均律BWV859》的演奏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