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破烂》的叙事策略
摘要: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王延才的《王破烂》有着质朴的文学观念和技巧,运用传统的线性叙事、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和交叉进行的叙事线索等叙事策略,通过一个小人物下岗后的创业经历,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大潮中城乡人民的命运起伏。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对《王破烂》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王破烂》;线性叙事;叙事节奏;叙事线索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83-02
《王破烂》主要讲述了下岗工人王正民为给女儿挣大学费用到兴隆镇收破烂并管闲事的故事。小说以叙事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的叙事策略的使用和生活逻辑的支撑,体现了作品主要人物身上具有的鲜活精神和价值,揭示了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反映出那个时代活在人们记忆中恒久的烙印和色彩,展开一幕幕包含着酸甜苦辣又极富诗意的人生的生活画卷,为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一股新鲜气息和动力。
一、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的叙述时态
《王破烂》开头即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勾勒出时代环境,并指明了故事的原由和发展方向。“春末夏初,东北松江市。”“他叫王正民,四十岁左右,穿着简洁,总是谦和地笑着,眼睛里闪着热情的光芒,样子文文弱弱,骨子里却透着意志的坚强。‘王破烂'是他的绰号
――这是后来的事。这个称呼不算好,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有关的职业。其实开始他也不想去收破烂,这个行业历来被人瞧不起,但干上了他也从没后悔过,还有些自豪……”短短几句话,用概括叙事的手法就把整个故事的基本脉络都梳理出来,让读者对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又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因为一个正常收破烂的人,应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多为生活所迫,而且甚少有自豪的觉悟。这种新奇,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王破烂》用线性叙事来叙述故事的发生,让读者可以跟着作品来感受时间的变化。这种线性叙事的特征,注重故事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情节的因果性,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和人们的思维习惯,包含着对世界的秩序感和确定性的信念和诉求。
在情节上,《王破烂》的线性叙事主要体现在时间连贯、故事情节有因果并连贯上。文本在开始讲述王正民创业的缘由之后,便写到他去考察收破烂的场地兴隆镇并建立人脉,联系废品厂的高层老高,进而筹集资金,瞒着母亲和孩子去创业。王正民夫妇在辛勤劳作中经历了夏季的滂沱大雨,卖货没钱,并受到祸不单行的打击。秋天女儿大学开学,但是王正民夫妇创业失败,并没有攒下学费,反而亏空,生活难以为继。冬天到了,夫妻俩不惧风雪严寒,辛勤劳作大半年,但是因为酒厂改革换瓶子了,所以他们回收的瓶子赔惨了。为了筹集资金,王正民的妻子刘芬在大香指引下铤而走险,背着王正民找书记贷款。后来虽然贷款成功,但也被王正民看出端倪,最终两人在年前离婚了。新年到来,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王正民和刘芬回家演戏。开春,王正民的收破烂事业也逐渐起色。这时,女儿和母亲先后发现王正民,女儿后来理解父亲,并支持父亲。而母亲却因为气不过儿子被人陷害而没有瞑目
……
这种线性叙事的特征在结构上体现得极为明显。《王破烂》分为十二章和一个尾声,时间跨度是四年,共410页,每页大约1/5天。
从春末夏初到除夕夜为一年,第一章至第七章的第42节,叙事速度较慢;从开春张丫帮忙女儿
论《王破烂》的叙事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