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贡献在亏损企业产品生产决策中的应用.doc边际贡献在亏损企业产品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一、边际贡献、毛利、净利润的概念
(一)边际贡献。边际贡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管理会计中经常被使用到,它是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变动成本后的剩余金额,也就是产品的销售收入补偿其发生的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这个余额被称为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的公式: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无税)-变动成本
产品销售收入就是产品销售价格减去其中包含的增值税的部分,即无税的销售价格。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成本金额的变动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而且这种变动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例如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经常发生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就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则保基本不变。
(二)毛利。边际贡献是指补偿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但企业总成本除了变动成本外还包含各种各样的固定成本。如果边际贡献补偿企业发生的各种固定成本后仍然有余额,这个余额就构成了企业的毛利。
毛利公式:毛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恰恰与变动成本相反,它是指那些在一定范围内不会随产品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固定成本的发生不受业务量变化的影响,没有业务发生时固定成本仍然要发生,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成本总额稳定不变。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其中固定资产折旧是典型的固定成本,它的发生额只与固定资产的总金额和折旧年限有关,而且一经确定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变,它不会随着产品生产量的增减变动而变动。
正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的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保持不变,所以当业务量越小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就越大,反之当业务量越大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就越小。这是固定成本最重要的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呈反比例关系。但是,当业务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成本也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
(三)净利润。边际贡献补偿企业发生的各种固定成本后的余额构成了企业的毛利。毛利进一步补偿企业发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期间费用后仍有余额,就是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就是企业的净利润。
净利润公式:利润总额=毛利-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多种多样,从费用发生原因的角度考虑,按照与业务量的相关性分析,也可以将各类期间费用区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发生呈线性关系变动的费用就是变动费用,而与业务量的发生无关且一定时期内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费用就是固定费用。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费用与单位固定成本具有相同的特点,与业务量的发生额呈反比例变化。
二、影响亏损企业产品生产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经营目标。资本是追逐利润的,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作为亏损企业,要实现这一经营目标,减少亏损并扭亏为盈是首要目标,短期内企业的产品决策应围绕并服从于这一经营目标。这是逐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实现最终经营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二)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产品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的总和,包含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辅料和包装物等物料,产品的
边际贡献在亏损企业产品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