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借钱”
对中国人而言,被亲友借钱是常事,那种感觉大家心知肚明。
这几天我“中头彩”了:有3个中国“朋友”同时向我借钱,金额分别是12万人民币、8000欧元和5000欧元。要真都借,我的年终奖都还没拿到手,小30万元人民币就算是没影了;不借呢,以实相告肯定不行。
“不好意思,刚好有其他朋友借钱,我也难周转。”人家听了心里一定想,不借就不借嘛,理由也不编个新颖点的。
他们借钱的理由,倒是“充分”。
甲开了火锅店,让我资助12万元。他说:“在成都开火锅店,怎么可能开垮?我立个字据,年底还你13万。对了,你肯定觉得13不吉利,。其实,你最好是以12万入股当股东,这样年终分成哪止8000元?”
乙要回国了,想借5000欧元给自己及在国内的家人置办些东西。
丙借8000欧元,是在荷兰居留需要的押金。
他们仨的借钱开场白,是相同的:“蔻蔻,你能不能帮我个小忙,借我点小钱?”
经过考虑,我一个都没借。甲不甘心,各种软硬兼施。乙、丙跟我不太熟,被拒绝了,也就知趣地静默于微信。
没过多久,乙找了个跟我稍近点的人当说客:“5000欧元是人家尽孝心用的,又不是大钱,你就帮一下吧。”
我心想,不是大钱你怎么不借,便回他一句:“我连他中文名字叫啥都不知道,他回国我找谁要钱去?”
他?f:“他不还,你就当用5000欧元看清一个人,不管怎么说,理在你这边啊。”
“那我不借这5000欧元,也就损失个朋友不损失钱,我干吗多事呢?”
他愣了愣:“你这样在中国人圈子里传开了多不好,让人说你见死不救,弄得人家母离妻散的。”
不就是借钱回国吗,至于上升到离啊散啊的高度吗?
上个月,我国内的一个哥们儿借钱,要得急,他和我是过命之交。我国内的钱都是妈妈在打理,妈妈麻利地转账去了。哥们儿谢我,说年底还钱。我对妈妈说:“到时候他还了钱,您告诉我一声,没还的话,您也告诉我,我问问他。”谁知妈妈这么回我:“如果没还,你别去问,永远也别提!咱们都当忘了这事,别让人尴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人家难得开口,咱家又不是拿不出这些钱。”
当然,我相信这哥们儿肯定会还钱的,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是我妈的话和我自己的经历,让我觉得借钱这事真是个怪相:一是大家都觉得只要拒绝借钱,亲友的关系八九不离十算是玩完了;二是大家好像有个共识,几万块钱“借”出去了,收回的概率不大。
那么,荷兰人之间借钱吗?还真不多!
首先,这里有很多小额借贷的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
其次,要创业的话,这里有很多贷款模式、各种合作体系和政府优惠,无须在家族内部产生经济瓜葛和财务压力。
再次,这里没有亲友间需要承担彼此经济困境的概念,况且中国人借钱的理由很多是荷兰人无法接受的。比如他说要借钱炒股做基金,分红后还你本金和利息,结果亏了,他还不了,你拿他也没办法。荷兰人会认为,你没钱就先好好过日子,不投资不行吗,干吗那么“贪心”呢?
我有两个邻居,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先生,他俩关系很好。
中国式“借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