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瞳孔的观察
(一)意识障碍程度的观察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意义的应答能力,其构成包括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
意识内容是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质的功能,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定向,情感和行为。
觉醒状态是人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几敏力,此功能取决于大脑半球的完整性,又称皮层觉醒。觉醒睡眠周期是皮层下功能,称皮下觉醒,即开关系统,是各种传入神经活动激活大脑皮质,使其维持一定水平兴奋性,处于觉醒与睡眠周期性交替的大脑生理状态,是意识内容的基础。
意识障碍是指机体对环境和自身的知觉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了障碍。
当颅脑由于各种因素如颅内病变,系统性代谢障碍,感染中毒性疾病等受到损伤后,可出现意识改变,早期为嗜睡,朦胧,躁动,谵妄等,中晚期通常为昏迷状态。
目前,临床上常将意识障碍分为意识内容的变化,意识清晰度下降和意识范围改变。下面主要从发作性意识障碍的疾病,意识内容的障碍,意识水平的下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和脑死亡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特征意识改变持续时间较为短暂,一般为意识障碍突发突止。
(1)晕厥:常因短暂的全脑一时性,广泛性血流灌注不足,网状功能受抑制,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肌张力消失而跌倒,但又很快完全恢复的临床综合症。
(2)癫痫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引起的短暂神经功能紊乱。有意识改变的发作类型有失神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复杂部分发作等。
(3)其他:如心因性意识模糊,睡行症,神游症,梦游症和发作性睡病等。
,刺激@值下降,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等。
(1)谵妄:表现为意识水平明显波动和精神运动兴奋状态,症状昼轻夜重。通常自我定向保存,而地点,人物,时间定向障碍。行为无目的性,在恐怖的幻觉和妄想支配下可产生冲动性行为或自伤及伤人,梦境与现实相混淆。老,幼易发,可为感染中毒和代谢紊乱并发症。
(2)朦胧状态:表现为意识内容缩窄。只注意目前关心的事物,对外界不能引起普遍的关注,对总体的状况不能正确把握。可有幻觉,错觉没有谵妄那样激烈的精神运动兴奋状态。常突发突止,历时数分钟至数天,甚至更长,发作后遗忘。
(3)精神错乱:类似于谵妄,特点是意识水平改变不明显,而思维混乱与定向力严重障碍,不能正确认识外界,持续兴奋骚动
(4)酩酊状态:由于乙醇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意识障碍。
(5)催眠状态:由施术者诱导出来的一种意识狭窄,常见于心理学治疗。
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为临床上最常见最有意义的类型。常规分为嗜睡和昏迷。其中昏迷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三种。常用格拉斯哥评分法观察。如表3-1和3-2
表(3-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表(3-2)意识障碍程度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醒状昏迷:又称睁眼昏迷,患者表现为双目睁开,眼睑开闭自如,眼球无目的活动,貌似意识清醒,但其知觉,思维,情感,记忆,意识及语言等活动均丧失,对自身及外界环境不能理解,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不能说话,不能执行各种动作命令,肢体无自主运动,呈现无意识内容,而觉醒-睡眠周期保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去大脑皮质状态:患者可以无意识睁闭眼,眼球能活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高,病理反射阳性。多见于皮质损害较广泛的缺氧性脑病,脑炎,外伤等。
无动性缄默:患者能无目的的注视检查者和周围的人,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持续植物状态:因广泛脑损害后,患者丧失认知和智能活动,但保留脑和脑干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意识障碍。患者保存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眼球无目的转动;但可吞咽,咀嚼,磨牙,无语;随意运动丧失。
(2)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此综合征不属于昏迷,也不是去皮质状态或无动性缄默。其特点为患者意识清醒,但除眼球能垂直运动外,四肢不能运动,睁闭眼受限,不能言语,眼球不能水平运动等。主要是因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及支配脑桥,延髓的皮质核束受损所致。因病变部位仅累及脑桥腹侧部,故患者意识清醒,可用眼球向上,下活动表达其意识活动。
(二)瞳孔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两眼对称,。
(1)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多见于脑干损伤。
(2)瞳孔缩小:多见于桥脑损伤。
瞳孔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