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某大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将该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进行汇总研究。根据分析,最终归纳出3条找矿标志,为指导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矿床地质;找矿标志;铀矿
本矿床地处河北省建昌盆地边缘,大青山火山机构外围,成矿区带划分上位于兴隆―锦西成矿带的中西段,成矿条件优越,是北方重要的铀矿生产基地。矿床所处盆地之基底、盖层、含矿层三元结构完整,岩浆热液活动频繁,含矿脉体密集成带,受后期构造影?较小。地表铀异常矿化点多,现已探明的铀矿床包括大型铀矿床1处,中型铀矿床1处,小型铀矿床2处,铀矿点8处及众多铀矿化异常点,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停止勘探时,已提交铀资源量6700吨。
1、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燕辽中-新元古代裂陷槽南部边缘,兴隆-锦西EW向边缘深断裂与NE向火山喷发带复合地段,冀东幔枝构造内。研究区临近大青山火山机构,区内发育较多的中、小型火山塌陷盆地,中-晚侏罗统到白垩系次火山岩及火山
-沉积岩系发育齐全。区域基底为太古宙黑云母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粒岩及吕梁期黑云母花岗岩等,其中太古宙花岗岩被认为是本区的矿源层。
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化多分布在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一段、二段的古河床相花岗质砾岩、河湖过渡的滨湖相有机质凝灰质砂砾岩中;区域性兴隆―青龙―锦西EW向深大断裂控制着区内铀矿田(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次级N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和矿体的产出。
2、矿床地质特征
本矿床基底由太古宙变质岩,吕梁期花岗岩及元古宙浅变质岩组成。盆地盖层由侏罗系中统海房沟组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成。矿床主要赋存于海房沟组火山碎屑岩中。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时间跨度从吕梁期至燕山期,早期以吕梁期酸性花岗岩为主形成盆地基底,中期以侏罗系中基性次火山岩为主形成盆地盖层,晚期为燕山期小型中酸性、酸性、酸碱性岩墙侵入。在构造方面,矿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呈近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4组。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形成时间较早,为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断裂带形成时间较晚,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目前本矿床主要由两个矿体组成,矿体呈层状展布于含矿层中部,与围岩分界明显,矿体长1000m左右;宽度变化较大,为
60~550m不等。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为粘土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矿石类型按照工业类型主要为含碎屑岩和高硅酸盐铀矿石,矿石物质成分简单,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呈斑状、胶结状、团块状和似条带状、网脉状、纤维状形式存在,分散吸附的铀存在于胶结物中,分布在有机质微粒、黄铁矿和粘土矿
河北省某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