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防控的现状及必要性,包括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需要、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及财务职能管理提升的需要。然后分析了目前供电企业电价电费业务中存在的如电价执行、电费回收及会计信息主要风险点及成因。最后对构建电价电费全面风险防控体系提出建议,如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业务审核、提升履职能力、前置风险管控等。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防控措施
一、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防控现状及必要性
财政部等部委2008年与2010年先后发布《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要求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国资委2012年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央企内控建设与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时间进度表,以内部控制为抓手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对国有企业外部监管的硬性要求。受内控建设规律、治理结构层次、工作习惯思维等因素限制,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防控仍存在提升空间。
(1)电价电费风险防控是财务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供电公司核心业务,电价电费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然而在集约化管理上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在非电业务收费、临时接电费管理等业财融合业务方面存在覆盖盲区,依赖手工处理的比重较大,往来款项核销困难、差错率较高、处理效率低下。二是新业务不断出现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电费充值卡核算、分布式光伏发电购电费及补贴结算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新业务集中落地,没有现成的业务流程标准可以参照执行,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资金风险及会计信息风险。
(2)电价电费风险防控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依托SAP等业务、财务信息系统,供电企业电价电费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业务驱动财务、财务监控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减轻了电力营销及财务人员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但由于涉及的信息系统数量较多、接口复杂、传递多向,信息系统风险敞口较大,营销及财务数据一致性问题较为突出,且财务部门处于电价电费管理流程的末端,信息系统问题引发财务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3)电价电费风险防控是财务职能管理的需要。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供电企业过去在电价电费职责及能力管理上存在短板。一是机构及人员分工相对模糊,供电企业营销电价及账务支撑人员与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职责界面不够明晰,存在缺位或代位现象;支撑机构账务班与供电所账务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电费资金管控不到位。二是电价电费业务参与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基层员工流动性大,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存在基础业务连续性风险。
二、电价电费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分析
电价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营业务,具有管理方法普适性与管理对象特殊性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价执行风险。根据目前国家电价管理的相关政策,各省区市电价由省级发改(价格)部门研究确定,制定后由发电及电网企业执行。一套电价体系根据用电类别、电压等级、用电时段等不同划分维度可能演化出几十甚至上百个不同的价格,这就需要供电企业认真分析梳理电价政策,建立相应的价格码,对各类用户进行准确计价、计费。随着输配电政策的不断出台,终端用户电价类型在不断减少,但仍很复杂,电价执行风险不容小视。电价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方面可能面临用户投诉等服务质量问题,另一
浅析供电企业电价电费风险及防控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