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植物分子育种.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植物分子育种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
第一章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概论
常规育种虽然在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它存在着局限性:
一是遗传物质的转移难以突破生物学隔离的障碍,使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
二是由于基因连锁的困扰,又不易收到理想的育种效果。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能力等方面展示了诱人的灿烂前景.
第一节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一、植物分子育种的概念
植物分子育种是近代开创的育种新途径,大量实践证明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分子育种是指分子水平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周光宇研究员指出,植物分子育种可概括为两个层次的工程技术:
,使其后代发生变异,从中筛选出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或符合需要的有价值的新类型,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
,构建重组分子,导入需要改良的植物受体细胞,经过培育,筛选出获得了目的性状,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后代,育出新品种。
狭义的分子育种指的是第一层次的分子育种。
二、植物分子育种的特点

打破物种分类的界限,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遗传资源,使遗传物质能在不同植物间,甚至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充分活化各物种的遗传基础,为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奠定广泛的基础.
、原生质体离体培养(甚至不需离体培养)(针对狭义的分子育种来说)
利用整体植株的特定细胞进行外源DNA或基因的转移,如卵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细胞,抑或幼胚,幼苗、芽丛分裂旺盛的细胞,它们随着整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而完成外源DNA或基因的导入、整合与转化过程。无需经过细胞、原生质体离体培养,转化诱导,形成再生株植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培养流程。
第二节植物分子育种的产生与发展

吉林农民李贞生培育出的玉米稻(水稻×玉米)
50年代
杂种玉米稻未见父本的外观性状;
从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和组型分析来看,均与母本水稻相同;
但无可否认地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异:
如植株高、穗大、粒大,抗逆性(耐寒,耐旱)强、产量提高,而且这些变异还可以遗传下去。
后来发现在以高梁、甘蔗和芦苇作父本,而以水稻作母本的远缘杂交实验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
即后代的外观特点与母本水稻一致,但也或多或少显露出一部分远缘的遗传信息.
在遗传育种界对此尚存在学术观点不一的争论:
有人持否定态瘦,认为玉米稻不可能是杂交种,把所出现的变异归咎于母本不纯,或纯属自发变异。
也有人认为变异是由玉米花粉物质刺激作用;
甚至还有人认为玉米稻要长出玉米棒子才算是真正的杂种.

1974年,周光宇多次对粮食等作物远缘杂交实验进行实地调查。
要点:
(1)认为就整体分子而言,远缘亲本间的染色体结构是不亲和的,容易相互排斥;
(2)根据进化的观点,局部DNA分子部分基因间的结构有可能保持一定的亲和性;
因而远缘DNA片段有可能进入受体细胞,并在母本DNA复制过程中,这种DNA片段便与受体基因组相应区段整合。
周光宇提出了“DNA片段杂交”假说,并应用同工酶和分子杂交等技术对祖德明等培育的高梁稻及其亲本材料进行了分析,使这一假说得到了分子验证。

1植物分子育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b
  • 文件大小231 KB
  • 时间2017-1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