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22岁中进士。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被指控讥讽新法而下狱,后贬居黄州,心中倍感委屈和失望。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背景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其间,因病求医于庞安常,庞安常是个聋子,但不屈于命运,医术高明,善解人意。东坡病愈后,邀庞安常同游清泉寺,见寺旁兰溪西流,似有所悟,再看身旁的庞安常,思绪万千,不由诗兴大发,写作此词。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qí
tí
shào
shàng
jìn
fà
这首词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不同点:这首词字数少,句数也少;且词前有几句介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叫词前小序,点明写作的缘由。
(2)相同点:都分上下两阙,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那短短的兰芽浸入小溪,松林里一条沙路干净得没有一点泥。暮色中阵阵春雨刷刷刷,远处子规啼叫。
谁能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你看那门前的溪水尚能奔向西。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而慨叹光阴易逝。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雨后的景色。
下阕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1、从“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读到哪些内容?
(1)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山下溪边多兰。
(2)点明游兰溪的时间,暮春三月。
(3)兰仅发芽,芽还很短,但生机勃勃,长得很快。
(4)“浸”用得生动,写出兰花之多。
上阕赏析:
2、“松间沙路净无泥”写作者漫步溪边。松间沙路怎样?
净无泥,“净”用得好,突出兰溪的洁净,一尘不染。
3、分析“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暮雨”可理解为傍晚的雨或暮春三月的雨。“子规啼”:杜鹃哀鸣。“啼”哭,出声地哭。暮雨萧萧,子规哀鸣,这是一个凄冷的环境,虽是写实景,从中我们读出了诗人贬官黄州期间的悲凉心情。
上阕赏析:
4、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些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萧萧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这些描写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赏析:
浣溪沙(语文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