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劳动到劳动教育
从教育劳动到劳动教育秋风渐起,校园里凋零的落叶不见了,随风飞舞的纸屑不见了,像狗皮膏药一样顽固地附着在走廊里的口香糖不见了,教室窗明几净,自行车摆放的整整齐齐。早上7:30左右,走在东xx实验中学的校园里,看到的是学生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在校园里打扫卫生,尽管看起来同学们的动作还不熟练,但他们都是在认真、细致地打扫着校园的角角落落,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绿树葱葱,花草鲜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这已成为xx市实验中学校园内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培养孩子爱劳动,可以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孩子爱劳动,就能尊重劳动人民,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孩子爱劳动,才能培养好的思想品德,养成勤俭朴实,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孩子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功与快乐,学会发明和创新。教育究竟应不应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似乎这不是个问题。但是一旦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中,很多家长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有的家长认为:
“现在的学生太累了,在学校要上课、学习,放学后要做作业、上辅导班,回到家后怎么舍得再让他做家务。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应该让孩子参与学校的卫生扫除,参加学校的卫生扫除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也有超过一半的家长在家经常对孩子说:
“你还小,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去种地)”,“学生就是要学习好”,“去干你自己的事吧,别在我这儿添乱”。从这些家长意见来看,不难发现,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很大误区。首先是教育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错位。家长只重视智育,简单的说就是孩子们的分数,忽视了孩子将来独立立足社会的基本素养。其次是教养观念和方法存在误区。一部分家长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再次是家长的错误劳动观念影响孩子。一些家长整天对孩子说:
“你再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扫马路!”或者说:
“你看隔壁那个大哥哥,每天做工多辛苦
从教育劳动到劳动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