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运动融入重庆市
中小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中文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中,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啦啦操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强烈的团体主义精神和自信心,并以强烈的表演、竞技、娱乐的色彩深受当代青年人的青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进行调查,将啦啦操运动融入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得出结论,为重庆市推广和发展啦啦操运动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 啦啦操运动; 体育课程;
一、前言
新《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要求。”【1】因此,传统的体育项目根本满足不了中小学生追求“健康也要健美”的要求。健美操等比较热门的健身健美项目陆续地出现在各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并很受学生的欢迎。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艺术、表演于一体的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新兴运动项目。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的发展等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沿海省市,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有啦啦操体育课程,也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舞蹈啦啦操、花球啦啦操。而重庆市啦啦操运动发展相对较晚,目前仅有几所学校开有啦啦操课程。将啦啦操运动引入重庆市小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这也为重庆市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13所中小学校(南开中学、清华中学、巴川中学、110中学、杨家坪中学、育才中学、渝北区实验中学、渝北区双湖小学、人民小学、北部新区星光小学、树人凤天小学、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江北区港城小学)的 254名在校中小学生及15名体育艺术类转职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阅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收集有关啦啦操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啦啦操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
(2)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以亲自发放或委托发放的形式,对普通高校的学生及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
表 1 问卷发放汇总表
高校名称
发放问卷数(份)
回收问卷数(份)
南开中学
清华中学
巴川中学
110中学
杨家坪中学
育才中学
渝北区实验中学
渝北区双湖小学
人民小学
北部新区星光小学
树人凤天小学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江北区港城小学
总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60
19
19
18
17
20
19
17
20
19
20
18
20
18
244
表 2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问卷项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回收率%
教师
学生
15
260
15
244
15
240
100
94
100
93
(3)访谈法
通过电话询问或走访的方式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艺术类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啦啦操相关问题。
(4)数据统计法
主要运用计算器和人工运算结合得出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设计的图表。
(5)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问卷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中小学将啦啦操运动纳入体育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1)啦啦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
啦啦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啦啦操队员在表演中始终以富有激情的笑容面对观众,感染观众,使得气氛活跃、喜气、充满欢乐。具调查,这种充满欢快的气氛能有效地防止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啦啦操运动还有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自信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功效。队员在抛接、操化、跳跃以及舞蹈动作时,都表现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运动自信。啦啦操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因此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做技巧啦啦操中的托举、叠罗汉和抛接等动作时,底座和尖子的任务是不同的,但是彼此的任务和责任在那一刻便转换成对团队人员的信心和信赖;在舞蹈啦啦操里,动作的一致、队形的变换等等都体现出团队的力量,都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见图1)
图1 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
图1显示,有89%的小学生认为啦啦操运动可以防止沮丧、失望、抑郁的心理,有86%认为可以增强团队意识,92%的认为能增强自信,82%的认为可以促进个性发展,还有14%的认
啦啦操运动融入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